13日,一场意料中的降雪席卷山东大部,虽然降水量不大,但对干旱的地区来说,还是难能可贵。
上午11:30,济南正下着纷纷小雪,正在这里出席省人大会议的省人大代表、济宁市嘉祥县委书记秦存华仍然牵挂着县里的情况。“昨晚我们就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在住地房间里,秦存华在得知嘉祥也飘起了毛毛雪花后,对经济导报记者稍微松了一口气。
2日(除夕)上午和3日(初一)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两次来到嘉祥两个村庄实地查看旱情,给予嘉祥群众抗旱以极大鼓舞。12日上午,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去年9月下旬以来,山东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目前旱情还在发展。2011年,打好抗旱夺丰收保民生这场硬仗,已经成为全省面临的紧迫任务。
总理的牵挂
“目前嘉祥的旱情还不算很严重,水源基本没问题。”秦存华告诉导报记者,嘉祥目前已将抗旱列为头等大事。县里主要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全部在一线指导抗旱,电视台每天滚动播出抗旱情况和知识。什么温度合适,什么时候浇水,都有人指导农民。
回忆起温家宝总理大年三十来到嘉祥的场景,秦存华仍然沉浸其中。当日上午,温家宝一下飞机就直奔嘉祥县金屯镇杨西村的田间地头。一到地方,他就大踏步向地里迈去,还亲自用铁锨铲起一块土查看干旱情况。在查看了几块地后,温家宝与在场的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了长时间交谈。
接着,温家宝又来到村民家里和老百姓交流,亲切询问了老百姓的旱情以及应对措施、生活情况,并听取了老百姓的建议和期望。
结束了曲阜的行程后,大年初一上午,温家宝再次来到位于嘉祥县的贾桥村。村民们得知总理要来,早早地在村口等候,并自发组织了5支民间演出队夹道欢迎,有的老百姓激动得热泪盈眶。
总理走后,嘉祥县于正月初五、初七、初八连续召开会议,商讨抗旱事宜。
补齐水利“欠账”
12日下午5点,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济宁代表团分组会议结束后,省人大代表、济宁市水利工程施工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李洪海步履匆忙,他要赶紧回去把自己对抗旱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些建议尽快整理成文字,提交到会议上去。
在回房间的路上,李洪海对导报记者表示,在对比了政府工作报告和之前发给代表们的征求意见稿后他发现,在2011年的主要工作中,全力抓好抗旱保丰收被摆在了突出位置,而这在征求意见稿中并未体现。
“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省政府工作报告又对水利给予了格外关注,可以说今年是名副其实的‘水利年’。”作为多年工作在水利一线的人大代表,李洪海说,以往人们对水利有很多误解,这次旱情的发生也让人们对水利的重要性有了重新认识。以前在这方面的欠账太多,如今这些欠账必须补齐。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长刘勇毅12日告诉导报记者,全省大部分地区自去年9月23日以来,140多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全省平均降水只有13毫米,比常年偏少85%,是自1951年全省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无有效降水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大的气象干旱。
在全省6280多座大中小型水库中,已有320多座出现干涸。目前,有3476万亩冬小麦受旱,其中重旱865万亩;全省相继有119万人、47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目前仍有55万人、19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中央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并以1号文件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的第一次,也把水利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刘勇毅说,此次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阐述,要加快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水利摆在优先位置;要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总量。这是对国情和省情的深刻把握。
谈减产为时尚早
在严峻的干旱形势下,全省连续8年粮食增产的趋势能否持续,也在考验着各方的决心和能力。
“谈减产还为时尚早,雨水节气作为气候的一个重要节点即将到来,降水有望增多。同时,现在小麦仍然处于休眠期,即将返青,土壤蒸发量小,对水的需求也小。”山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滕少明对导报记者表示,小麦的特性与壁虎的尾巴类似,生长能力极强,现在的干旱还未对其产生决定性影响。最关键的时期是返青以后,要“看天看地看苗”,即看雨水、温度,看土壤,看苗情等。
据山东省农业厅总经济师周占升介绍,由于去年全省秋种期间墒情适宜,适期播种及最佳播期面积占比集中,总体上是近几年来苗情最好的一年。就墒情来看,根据近期监测的结果,只要浇上越冬水的麦田,土壤墒情都不错。
目前,受旱麦田分两种情况,大致分布在两大区域。一是鲁南、鲁中、胶东山地丘陵地区约1000万亩水浇条件比较差或基本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小麦,重旱麦田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二是引黄灌区和井灌区,尽管有水浇条件,但由于当地农民没有浇越冬水的习惯,加上今年黄河引水比较困难,部分农民因浇地成本较高没有积极性等因素影响,大约有1600万亩麦田没有浇越冬水。
据农业厅土壤肥料工作总站春节前监测,全省旱地麦田0-20厘米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48.2%,20-40厘米平均相对含水量50.4%,多数属于中度干旱,部分地块严重干旱。
刘勇毅也表示,在如此严重的干旱情况下,山东仍然保持了“大旱无大灾”,这得益于“十一五”期间山东全面完成了规划内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有力保障了防洪安全,同时提高了水库的蓄水能力。另外,通过洪水资源化利用、水资源调配、水网工程完善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在大旱之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据导报记者了解,山东省政府已于7日启动了抗旱应急Ⅱ级响应,并于9日派出15个检查督导组分赴受旱严重的15市进行抗旱检查指导。目前,全省累计抗旱投入已达13.86亿元。
“我们的工作空间还很大,即使旱情持续,通过多种措施也能做到重旱少减产、轻旱不减产,力争今年粮食产量仍在850亿斤以上。”滕少明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