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安全是照亮生命的灯塔,是点燃幸福的红烛,是连接发展的桥梁,是建筑和谐的基石。
兖矿集团南屯煤矿把安全应急管理建设作为构建安全预控模式、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建造完成了被称为“生命方舟”的井下避难硐室。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顾名思义,是井下发生紧急情况时,为井下矿工提供安全保障的设备。
去年,兖矿集团南屯煤矿避难硐室项目组攻克了一系列难关,将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和紧急避险系统有效对接,形成了高效、快捷的防灾避险防护网络。避灾硐室中,过滤降温除湿是利用储存在钢瓶中的液态CO2汽化作为动力源和制冷介质,在无电源动力的情况下,可同时完成有毒有害气体过滤、降温和除湿功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是南屯矿避难硐室建设的核心技术。
据南屯煤矿避难硐室项目实施负责人、矿通防科副科长王旭介绍,南屯矿九采区紧急避险系统,长46米、宽3米、高3米,净体积368立方米,由过渡硐室、生存硐室和辅助硐室组成,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为60人。避难硐室有防爆封闭门和封闭墙,能抵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避难硐室里,有专用通讯、电力、监控、照明和医疗系统,并可进行电力供应和通信联络。外部保障系统受到破坏时,室内人员可以依靠室内的自身储备,维持不少于96小时的生存时间。
自2010年11月份以来,项目组进行的各项试验在10次以上,各环节加班延点,不分昼夜向前推进。12月21日,随着应急演练的开始,对避难硐室温度、湿度单项控制试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单项数据实验成功,标志着矿用可移动避难硐室的技术难关全部被攻克,整体研制宣告成功并顺利通过集团公司验收。
近日,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张学常专程来到南屯矿,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安监局局长李伟陪同下下井参观全省首个永久避难硐室。在看了避难硐室及六大系统的建设情况后说,张学常非常高兴,认为这套“生命方舟”系统功能全面,设计紧凑,保护功能齐全,可靠性高,整体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王继峰 赵学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