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济宁讯(通讯员 蒋兴龙)近年来,兖州市坚持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城乡办学条件均衡发展。
一是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按照“先农村后城区”的思路,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的小学用于举办幼儿园,实现了学校布点合理、各类资源集中、办学整体优化的目标。结合新城区开发建设,启动了城区学校新一轮布局调整。2010年,投入951.7万元,为一中新校配备了教育教学设施,9月1日正式启用。兖州东方中学搬迁至原一中校区,实验小学搬迁至原东方中学校区,城区学校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二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先后投入3180万元实施校舍维修改造,消除了D级危房,转入重点维护阶段。从2004年开始,兖州市财政每年列支600万元,2009年提高到1000万元,专项用于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建立了校舍改造长效机制。投入1563万元实行“一暖三改”,配备了学生冬季取暖设施,改造了食堂餐厅、学生宿舍,实现食堂餐厅钢构化、学生住宿公寓化。投入200万元实施师生健康饮水工程,改造农村学校饮水设施,使广大师生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三是教育现代化装备工程。先后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城区学校现代化装备工程,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投入1091万元,完成了农村学校远程教育、教学仪器更新、图书配备工程,完善了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建设;投入1500万元建设农村初中“班班多媒体”,为农村初中装备高标准信息中心、电子多媒体教室,农村定点小学按省定标准建设微机室,连通教育网,提升了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投入200万元,完成了兖州教育网的升级改造,建成了兖州素质教育资源平台,开通了“空中课堂”,启动了“家校通”,建立了家校沟通新渠道。
四是规范化学校创建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强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的意见》,对新验收的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并增拨生均公用经费,调动了各学校创规范的积极性。目前兖州市建成省市级规范化中小学校43处,其中农村33处。
五是农村高中教育资源整合。按照学生自愿原则,兖州二中、三中、五中774名学生平稳分流到一中、六中就读;采取统一考试选岗的办法,209名教师分流到了城区13处中小学,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不足的矛盾,同时减少代课教师和临时用工133名,城区初中基本消除临时代课教师现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