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至1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时强调,要把“治用保防控”的理念贯穿到迎淮工作的全过程,确保查出新变化,考出好成绩。
济宁市是一个横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的城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贯穿境内198公里,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139.3亿元用于水污染防治。截至目前,全市列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 “十一五”规划》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119个项目已全部完成,自我加压增建的工业点源深化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流域综合治理等国家规划之外的60个项目也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国控水质断面达标率达到100%,市域内水质整体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平,南四湖和主要入湖河流基本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治污减排目标任务。去年,我市被省政府评为流域治污先进市。
梅永红一行先后检查了市污水处理厂、市中水截蓄导用工程、老运河湿地、梁济运河李集断面和太阳纸业。梅永红指出,淮河流域迎查工作展开以来,全市上下对此高度重视,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督导调度、效能督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创出了环境大变化、水质大改善、亮点大展现的新佳绩。
梅永红强调,当前淮河流域治污迎查已进入终点冲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和决心,做好迎查工作。“治用保防控”并举的流域治污体系是我市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多次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无论在这次迎淮检查中,还是在下步项目建设中,都要把“治用保防控”的理念贯穿到环保治污的全过程,坚持一切工作从细考虑、从严要求。针对迎查中的薄弱环节,抓紧落实整改措施。巩固硬件项目成果,项目要做全,工作要做细,特色要做靓,充分放大亮点,确保多出精品,多出有特色、有震撼力的亮点工程。要强化河流断面监控。对河流水质断面要加强监测,每天进行排查、监测、分析、汇总,并向市迎淮指挥部报告情况。要集中精力完善软件,严格对照考核标准要求,逐一完善提高。要持续加大领导力度。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抓紧有限时间,认真搞好自查,有针对性地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做到精力、人员、时间三个集中,认识、责任、指标三个到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问题不放过、整改不妥协、问责不手软,使项目有灵魂、工作有亮点,力争取得最好成绩。
副市长王次忠、周桂萍、佘春明也分组对我市工业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河流断面、自动监测站、监控应急指挥中心、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截污导流工程、小流域综合整治等进行了现场检查。市政府特邀咨询商建设、市政府秘书长李士民、各县市区委书记、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督导检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