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糁汤
糁(sa)汤,又名“肉粥”,一种传统名吃,流行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相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朝传入内地。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古兰陵峄县(今枣庄峄城)时,喝了此汤大加赞赏,问当地人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当地人也叫它“啥”汤。糁汤尤其以枣庄、临沂、济宁、徐州、济南等地为佳。
制作方法
糁汤的做法是:主要以肥牛羊肉、母鸡肉为原料,配以大麦麦仁、大料、葱、姜、辣椒、胡椒、味精、食盐熬制而成。其制作方法是:头一天晚上将白条鸡、牛羊肉洗净,滤去血水,放入套在锅上的木筒内,再将水烧开,然后放入大麦麦仁、葱、姜、大料(包括花椒、元茴、丁香、草果、草蔻、三代、桂皮、良姜等,装入袋内)、辣椒(另装入袋内),煮4小时后,改文火再煮1-2小时,焖紧盖严,不能跑气。第二天早上再将煮好的汤锅烧开,兑入适量开水及芡汁,滚锅后放味精、胡椒即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