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德国对外广播电台“德国之声”以经费原因开除其中文部4名华人记者,引起华人记者的强烈抗议。这些记者认为,经费原因只是借口,根本原因是中文部被意识形态化,而他们只是表示了不同意见而已。
据报道,2008年“张丹红事件”后,“德国之声”为了安抚在海外的中国异议人士,实际上全盘接受了其“怪异”要求。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即是,有偿雇用了一名在德国颇受争议的汉学家。据称,这位汉学家的工作“实际上是保证中文部不出现在异议人士看来哪怕只有‘对中国友好’嫌疑的文章”。他的基本方法是,每天对报道进行评估,把他看来对中国友好的报道贴上带五角星的红心标记,或打上大拇指朝下的否定标志。他为“德国之声”“把关”已有近两年半之久。他的评语和他对中文部编辑个人让人瞠目的恶意评语一直存放在亚洲部主任的办公室里。他甚至声称,“德国之声”就应该把中国台湾当作一个“独立”国家看待。这理所当然地引发抗议,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对中国友好与否的问题,而是背离了德国坚持的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读者不难发现,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德国之声”的对华报道几乎是“逢中必反”、“逢共必反”。而反华、反共的理由之一,是中国实行了所谓“新闻检查”。现在,“德国之声”为世人提供了实行新闻检查的活样板。被开除的记者说,除了用“新闻检查”,实在找不出更恰当的词来描述“德国之声”的所作所为。一名普通德国人了解了“德国之声”检查对华报道的内情后,都表示难以置信。
德国是二战期间深受纳粹“因言治罪”的国家,同时也是二战后深受冷战之苦的国家。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最应该放弃冷战思维的国家,现在的一部分德国媒体却固守冷战思维,荒唐地将共产党国家一概与纳粹德国相比,这不是对国际共运的历史无知,就是对现实世界的“鸵鸟”式认知。
在一个宣称崇尚“言论和新闻自由”与“民主”的国家,“德国之声”中文部前副主任张丹红仅仅因客观提及中国进步就遭打压,而数个权威调查结果证明张丹红言论并无不妥,“德国之声”早已自己打了自己嘴巴。现在,4名华人记者因反抗新闻检查又被开除。人们倒要看一看,作为德国“名片”的“德国之声”到底要走多远?几乎以“反华”、“反共”为己任的“德国之声”要走多远?“德国之声”开除4名华人记者 被指有意排除异己
据4月2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据德国华人网站“德国中文网”3月30日报道,德国对外广播电台“德国之声”最近因“政治不及格”开除4名华人记者。
“德国之声在2010年末到2011年初这一段时间里,以经费削减为借口将4名资深编辑赶出大门,将一名播音员的工作时间从原来的每周4天减少到每周一天。与此同时,中文部却将没有经验的新人招进来。”被开除者之一、现年47岁的王凤波先生说。此前,他已在德国之声中文部工作9年。而另一位资深编辑祝红虽然在此工作长达23年,也于去年底“合同不再延长”。两人均已向当地司法机构提起诉讼。
王凤波怀疑德国之声这一动作的动机。他认为,这是“张丹红事件”之后德国之声有意排除“异己”。他表示,原因应是自己对德国之声在“张丹红事件”后将中文部意识形态化的做法“进行了不屈的抵抗”。他说,德国之声聘用一个水平不高的汉学家,对中文部的报道进行审查,实际上是派了一个“秘密监督员”。而祝红也表示,她的被开除起源于上司无理扣押她的采访稿。
日前,4名华人记者已向德国之声广播委员会和德国议会发出公开信,认为德国之声中文部已失去其标榜的“独立性”和“可信性”,要求撤销开除决定。
2008年,德国之声中文部副主任张丹红在德国电视与电台的一系列访谈节目中,对德国的对华政策提出批评,呼吁德国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应该看到中国积极发展的一面。在中国海外“民运”与异议人士、“法轮功”分子的攻击和个别德国自由记者的炒作下,讨论很快演变成一场对张丹红本人的人身攻击和诬陷,德国之声中文广播部和在线部被说成是受到“红色渗透”。张丹红最终被免职,并调到经济部做普通记者。
德国中文网报道说,2008年奥运后,德国之声中文部成了异议人士和反华人士的宣传工具,铺天盖地都是中国人权、民主、政体等报道。文章说,“张丹红事件”本来已告一段落,几个权威调查都表明张丹红及其同事2008年的报道不存在偏颇,也无言论不妥。但之后德国之声却展开大清洗活动,坚持新闻原则、报道过中国正面新闻的记者逐步被清除出德国之声,原因很简单,“政治不及格”。中国没有正面的!妖魔化中国才是现在的“正确”方向。有网民在德国中文网上留言表示:“悲哀!德国的新闻独立性和言论自由看来也就是如此而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