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收购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蔬菜市场“淡季淡市、旺季烂市”的现状,令许多菜农头疼,部分菜农损失惨重。四月中旬,市统计局有关部门对济宁农贸市场进行了食品价格监测,经检测,大白菜每公斤1.27元,比上旬上涨5.8%;油菜每公斤3元,比上旬下降18%;芹菜每公斤2.8元,比上旬上涨6.4%;黄瓜每公斤3.33元,比上旬下降33%;西红柿每公斤4.6元,比上旬上涨2.9%;农贸市场上的叶菜类价格的品种出现下降。
蔬菜价格有望继续回落
记者与农户交谈中了解到,很多蔬菜收购价都大大低于成本价,部分品种相比去年可以说是暴跌。在新兖镇的3个种菜大村,记者了解到,卷心菜收购价格为0.6元/公斤,去年同期为2至2.4元/公斤,降幅达70%;大白菜收购价格为0.6元/公斤,去年同期为2至2.3元/公斤,降幅达70%,菠菜收购价格为0.6至1元/公斤,去年同期为1至1.3元/公斤,降幅达40%;韭菜收购价格为0.8至1元/公斤,去年同期为1.2至1.6元/公斤,降幅达33%。
据市统计局农调队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虽然绿叶菜已经“回归”1元时代,但到5月中下旬时,随着本地菜产量的不断增加,将使本地自然生产的陆地菜成为市场的销售主流,本地产陆地菜运输成本、成熟周期和种植成本都比外地菜低,因此蔬菜价格还有望继续回落。
产地收购价格下降,菠菜和香椿一路走低
进入3月份以来,气温逐渐回升,为蔬菜快速生长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特别是本地大棚叶类蔬菜能在采摘后迅速大量上市,这也为蔬菜价格回落创造了条件。3月份各类蔬菜上市交易量比上月增加了18.9%,批发价格回落了近10%。
3月底4月初,气温偏低,缩短了南北方蔬菜生产和供应时间差。据农贸市场工作人员介绍,原本南方菜早与北方菜半月左右。因为一些蔬菜的生长期延长,南北方菜时间上没有差异了,南北方菜同时供应,当地菜供应量比以前增加,导致价格下降。
据市统计局农调队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燃油价格上涨,工资待遇的提高,增加了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存储成本,减少了中间经销商的收益,蔬菜外销量减少,拉低了产地整体菜价。
另据介绍,今年价格下跌的蔬菜集中在叶子菜、露天菜,而土豆、萝卜等埋在土里的蔬菜并未受到影响。自日本核辐射后,菠菜因检测出含极微量碘131残留,叶菜类因吸附辐射尘不能吃,商贩在收菜时,菠菜、甘蓝、芹菜、韭菜都不收,造成叶菜卖不动。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菠菜和香椿,价格都一路走低;香椿属于春天的高端菜,此前15元一斤,今年开市价格也仅6元一斤。
蔬菜滞销苦了菜农
由于通胀的影响,今年塑料布、种子、农药、化肥和人工费用都相应增加,蔬菜种植成本大大提高,目前的叶菜类收购价已大大低于成本,许多种植白菜等叶菜类的农户亏损严重,都表示将会改种西红柿等价格高的蔬菜。
新兖镇一农户算了一笔账:芹菜一亩地产1.5万至2万斤,按5分钱一斤计算,最多能卖1000元钱。一袋复合肥就要160元,一亩地用三袋,加上地膜、灌溉、农药等费用,不计人员工资,种一亩芹菜不赚钱反而赔钱。甘蓝一亩地产7000斤,按一毛五一斤计算,最多能卖1050元,而一亩地一袋复合肥160元,两袋碳铵70块钱,一袋二胺210元,两车鸡粪400块钱,塑料布6.8元一斤,一亩地要用120斤,草毡子11元一个,一亩地要用200多个,这加起来就3000元,再算上竹坯子的钱,每一年也得1000元。这样加起来每年成本就是4000元,今年每种一亩甘蓝就要亏近3000元。
据农调队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蔬菜种植大部分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农户不了解蔬菜行业生产与销售的滞后性,容易造成盲目跟风;由于叶菜类蔬菜的滞销,或许会有大面积的改种,后期有可能会造成西红柿等其他茄果类、块根块茎类等非叶菜类蔬菜价格的大幅下降。
另据介绍,目前,蔬菜滞销成了一些种植户的心病,很多经纪人和经销商也不敢贸然出手大量收购。由于大部分农户一般是根据上一茬或上一年的价格来决定今年的种植策略,今年菜价下跌,会导致很多农户减少蔬菜种植,随后又会因供应不足而造成菜价上涨,形成暴涨暴跌的怪圈。(记者 刘敦亚 通讯员 乔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