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有着60年党龄且家境拮据的南站镇石村老人白彭余,从县委领导手中接过来1000元救助金。为了救助像白彭余这样的农村困难党员,去年我县制定了《困难党员救助基金管理办法》,通过财政补贴、党内支持、社会募捐等方式,募集救助资金400余万元,每年利用基金产生的利息金救助困难党员,实现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个人申请、基层党组织审查、组织部门审核、社会公示等程序,单笔救助资金达到300至2000元不等。去年6月份以来,通过走访慰问或一次性补助的办法,共帮扶救助党员731名,发放救助金24.1万元。
我县共有36个基层党委,1298个党支部,32184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18359人。长期以来,我县基层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生病、受灾、失业、年老、残疾、意外事故等诸多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急需救济和帮助。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0元的农村党员户占到5.7%。有的党员因为贫困在群众中讲话不响,甚至还受到讥讽;有的老党员认为自己在年青时满腔热情加入组织,参加社会建设,工作带头,交粮交款带头,老了却感觉不到组织关心,在思想上认为“吃了亏”,对组织产生埋怨情绪。这些现象的存在,削弱了党的基层基础,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如何帮助这些贫困党员在生活上走出困境,在思想上重新入党,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急需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汶上县委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正常开展关怀帮扶活动的保障办法,建立了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并以此为平台健全完善了困难党员关怀帮扶运行机制。
一、困难党员救助基金的建立
为搞好党内关怀帮扶基金工作,县委专门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主任的基金管理筹备委员会。下发了《汶上县困难党员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党内关怀帮扶基金工作进行规范。2010年5月10日,县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基金设立工作,提出用“四个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即党费划拨一点、财政补贴一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捐赠一点、社会募集一点;计划连续筹集三年,第一年筹集300万元以上,力争三年内筹集资金总额达到500万元以上;并确定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捐赠为主要筹集方式。“要把建立基金的过程变成检验党员党性、汇聚党员爱心的过程,充分体现创先争优的精神风貌。”汶上县委书记赵东升向全县各级党组织提出明确要求。 为搞好基金募集工作,汶上县委成立了困难党员救助基金筹集办公室,设立了捐赠热线和捐赠专用帐户,明确专人受理捐赠事项;向全县1298个基层党支部发出了《为困难党员救助基金捐款倡议书》,号召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为党分忧、献出爱心。全县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宣传动员广大党员和社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踊跃捐款。从城镇到农村,从机关到厂矿,来各捐赠接受点捐款献爱心的人络绎不绝。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党组织,有的捐1万,有的捐几万,还有的捐出十几万;经济条件差的,有的也捐出了1千元或几百元。各行各业的党员和社会爱心人士,依据个人经济条件,捐款数额少则10元、20元,多则上千元、上万元,纷纷尽己所能,表达爱心。仅在去年6月25日全县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启动仪式上,就共收到党内外捐款290多万元,为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奠定了基础。二、困难党员救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1、基金的管理。去年围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我县采取财政补贴、党内支持、社会募捐等方式,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共募集救助资金400余万元,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对我县这一做法作了批示。根据《管理办法》,救助基金要连续筹集三年,力争三年内使基金总额达到500万元以上,保持救助基金本金的稳定性,以基金每年产生的利息金作为救助资金。将救助帮扶分为走访慰问、特困救助、突发灾害救助,给予200-2000元不等的救助,对于不履行党员义务等七类党员不纳入救助范围。对申请救助等环节做了明确规定。建立基金管理使用责任追究制度,设立救助基金举报电话,定期对基金发放使用情况进行调度检查,对救助回执做到及时存档,同时认真接受社会建议,不断完善救助方式,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落到实处。近期,我们还将组织困难党员救助基金的募集工作。
2、基金的使用。一是建立救助台帐。从去年5月下旬开始,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县所有基层党组织困难党员进行摸底排查,重点对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党员、因伤病或灾害返贫、年老体弱、鳏寡孤独、遭受突发事件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类别建立信息库,详细录入家庭地址、家庭结构、收入情况、贫困原因、思想动态、所需救助等内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及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为党内开展结对联系、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提供准确的信息。去年,共有1000多名困难党员填写了《困难党员拟救助对象信息表》,作为首批困难党员救助对象。二是完善救助措施。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实行党支部初审、党委复审、县委组织部审批的三级审核制度。拟救助对象填写《生活困难党员救助审批表》后,由所在党支部核实情况报所在党委审查;党委复审同意后,将《生活困难党员救助审批表》连同有关证明材料上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县委组织部根据情况提出救助意见。
3、完善机制。建立基金审批发放公示制度,党员救助情况要在其所在党支部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对不符合条件的取消救助资格。实行救助对象签字(盖章)回执制度,所有发放的救助资金必须由本人签字(盖章)后才能作为入帐凭证。开展多种形式救助,救助基金原则上每年春节、“七一”前后两次研究发放。如遇特殊情况,经部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可随时进行救助。
三、困难党员救助基金收到积极效果
一是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建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对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帮扶,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扩大了党组织在党员和群众中的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增强了党在基层的先进性。他们认为,建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是一件得民心、意义深远的事情。苑庄镇前小秦村中药材种植大户李国防由衷地说:“帮助生活困难的党员走出困境,更觉得党的伟大,更坚定了我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最大的愿望。”他现场为困难党员捐款200元,并在会后积极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南站镇辛店村吴桂香,经营一坐垫加工厂,年销售收入600多万元。致富后,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帮助1000多名农村妇女掌握了坐垫编织技术,增加群众收入1200多万元,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踊跃向困难党员救助基金捐款。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县有2000余名农村致富能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有许多优秀人员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培养对象。出现这一情形,是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的结果,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的结构,增强了党的基层基础。
二是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通过建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使党员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拉近了党员与党组织的距离,从而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今年以来,我县70万亩小麦遭受了严重的冻旱灾害,广大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前,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再一次用大量生动的事例展示了党组织强大的战斗力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针对持续发展的旱情,各基层党组织迅速组织专家开展冬小麦旱情和墒情监测。对现有水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建设应急抗旱用井,配套完善提灌设施,扩大春灌面积和抗旱保苗资金投入力度,做到“一乡一个工作组,一村一名技术员,家家都有明白纸”,圆满完成抗旱保苗任务,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是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只有党员充满活力,党组织才能生机勃勃,富于创造力。我们通过建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开展扶贫帮困,为党员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激发了他们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建立以来,全县农村共有246名困难党员找到了致富门路,我们采取政府贴息和银行优惠贷款等方式,为1200余名农村党员创业带头人发放了每人1至50万元不等的优惠贷款共3427万元。全县82%的村党支部书记有了致富项目,7500多名有产业项目的党员以项目为支撑,带动9万多名群众发家致富,在全县形成了“支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百姓富家业”的良好格局。
源头涌活水,载爱润心田,汶上县困难党员救助基金的建立,促进了党内和谐,进一步凝聚了党心、鼓舞了斗志,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新汶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