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菏泽讯 “乡镇卫生院通过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医院由市场回归公益性,完成政府预定的各项指标,资金即划到账户上,院长比原来好当了。”10月24日,牡丹区马岭岗镇卫生院院长李永生告诉记者。这一新变化,来自去年至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从去年起,菏泽167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始承担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镇或社区医疗机构完成辖区群众健康档案建立、预防接种、传染病预防、慢性病管理等方面设定指标,即可得到公共财政补助补偿,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迈出第一步。今年6月30日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销售“零差价”,从根子上切断“以药养医”赖以生存的利益链条,医院药品收入平均下降44.26%。通过医保的实施,实现小病进社区、乡镇卫生院,大病重病到大医院就诊,走出回归公益性的第二步。
为避免公益性异化为“吃大锅饭”,市里自7月起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定岗定编不定人”,所有人员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通过竞争上岗,全市11325名有资质、有专长的人员和公开招聘的医科类大学生进入编制管理。同时,做好未聘人员安置工作。据介绍,菏泽基层医疗机构超编人数占全省超编总数的36%,各县区采取3年内待聘、提前退休、自谋职业、学习深造和保留待遇等多种方式安置。
政府补偿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的基础。经测算,财政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区财政补偿每年预算1500万-20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克服负担重等困难,按照预算确保及时拨付到位。截至目前,市县两级财政预算1.75亿元补偿资金。市里还将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纳入城镇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量化的绩效考核制度。市里规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不低于50%,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拉开收入差距,向关键岗位、技术骨干倾斜。根据市卫生局对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随机抽样调查,与上年同期相比,门诊人次增加22.10%、门诊费用平均减少15.57元、门诊群众自负费用平均减少13.24元,住院费用平均减少331.43元、住院群众自负平均减少219.74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