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政府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号工程”,工作重点开始从招商引资转向招才引智。长三角五市(区)把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实现了发展观的全新变革,开始从项目经济转向人才经济,从依靠人才支撑发展转变为依靠人才引领发展,突出表现在招商引资开始转向招才引智。上海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已从生产性园区转化为科研性园区。五市(区)把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或前沿技术并且能够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形成创新创业作为人才评价的根本标准,通过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创办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这种“人才+技术+资本”的形式,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比如,无锡市通过引进一个施正荣,培育了一个尚德集团,造就了一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短短几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苏州高新区引进了一个瞿晓铧,创办了苏州阿斯特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达产,2010年便实现产值过100亿元。
组织部门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合各种优势资源集中突破重点人才工程。在人才工作摆布上,组织部门立足经济发展布局和产业重点,突出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重大人才项目。例如,无锡市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海外人才引进“530”计划,后来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相继提出了“后530”计划、“泛530”计划和“无锡海外人才引进千人计划”,截至目前共落地项目1304个,引来海外人才6000余人。杭州市提出了全球引才“521”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20个以上海外优秀创新创业团队,1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人才工作投入上,五市(区)的力度都非常之大,人才工作经费实行了归口管理、统一使用,所有人才开支都由组织部门集中管理。
部门联合,市县联动,构建形成了齐抓共管人才工作的良性运转机制。长三角五市(区)的共同特点是,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协调体制下,市县党委政府、各部门单位形成了重视人才工作、齐抓人才工作的良好工作格局和工作氛围。人才工作“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成为各方面的共识。
最大限度地满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优化人才服务体系。一是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为满足海外人才的需要,无锡市投入100多亿元建成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太湖科教产业园、“530创业大厦”等一批高质量的“三创”载体,面积达750多万平方米。苏州市计划投入30亿元,在全市建成20个重大科技平台、800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器。杭州高新区现建有动画、服务外包、软件等12个国家级产业发展基地,建成了6个大型公共技术平台,形成了8大支柱产业。宁波市“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100亿元,大力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目前设有院士工作站23个、博士后站47个,此外还建有10个国家级和省级留学生创业园。二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五市都建有发达的人力资源市场,像无锡高新区还设有自己的科技职业学院,尽可能地为当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三是建设生活配套设施。无锡市新近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公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采取建购并举等途径3年建成100万平方米、10000套左右的人才住房。
上海张江高科技产业东区配套建设或改造人才公寓600余套,全部达到拎包入住标准。此外,各市还规划建设有高标准的医疗保健机构、国际中小学和生活娱乐设施,以最大限度满足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生活需求。
党政搭台,企业引才,探索形成了一套高效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工作模式。突出前瞻性确定引才目标,把引才的对象定位在符合产业发展的带技术、带团队、带资金的应用型人才上。发布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一方面对引进人才的企业实行政府补贴制度,对帮助引进人才的组织和个人实行奖励;另一方面,对人才本身也给予优厚的安家补贴和生活津贴。杭州市对创业项目给予100-500万元的扶持资金,特别突出的实行“一事一议、上不封顶”,并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科学准确评价人才,对人才所带技术或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进行全面测评,提高引才的成功率。无锡市人才引进工作实行项目导向,变评价人才为评价项目,变对个人的支持为对项目的支持。跟踪服务落实政策措施,抓好政策落实兑现,对不同的人才实行不同的后续服务模式,提供主动、及时、周到的服务。无锡市提出“创业之初当保姆、创业之中当导师、创业之后当保安”的服务理念,设立20亿元的创投基金扶持初创式企业。在评先树优上积极帮助引进人才参评国家、省级人才荣誉,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力,形成了人才集聚效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