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变清了,水里有鱼了,来运河边上钓鱼的人也多起来了。”记者在济宁市森达美跃进港作业区采访时,一位附近的老居民乐呵呵地说。
济宁的古运河又“活”了。
“百物聚拢、客商云集、南北通衢、昼夜繁忙”。济宁是京杭运河流经最长的市,是京杭运河山东段沿岸最大的港城和大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有因运河而兴的夙缘。如今,“以河兴市”已上升为该市经济转型的一大重要战略,其中,将运河物流打造成支柱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十二五”期间济宁谋求发展的重要课题。
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10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京杭运河通航沿岸最北端的济宁市森达美跃进港。置身河道边,不远处即是储煤的堆场,大宗的煤炭正在通过高高架起的封闭式传送带自动装船,从这里可以一路沿运河运送到江浙,甚至转入长江后到达更远的重庆。
这里就是山东省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环保型的内河港口,坐拥7个千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200万吨,以煤炭、黄沙的仓储和装卸为主要经营业务。
港口区郁郁葱葱,环境整洁,而在两三年前,运河沿岸曾经一度是“晴天煤尘飞扬、雨天污水横流”的状态。
济宁市森达美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福民回忆说:“过去从北湖边到跃进港所在的长沟镇的运河两岸,分布着三十多家小码头,建设标准低,没有现代化的储煤区,放眼望去,两岸全是黑压压的煤。装卸煤炭一般就是直接开着铲车就往船里倒,不光有不少煤渣掉入河水中致使河水污染,同时也容易扬起灰尘污染空气,是济宁城区和京杭运河的重要污染源。”
为改变那种落后的生产状况,济宁市祭出“重拳”,于2009年10月28日至2009年12月10日开展了清理取缔梁济运河济宁城区段小码头专项行动,依法取缔了34个小码头,清理了98万平方米货物堆场,拆除了84个泊位。此项行动既保护了运河水质,也为现代化港口的建设铺平了道路。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小码头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可谓是运河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大港口建设
突破发展瓶颈
历经沧桑,京杭运河如今依然是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南水北调工程的加快实施,将济宁与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两个城市群紧密连接,从而使济宁成为山东参与南北竞争合作的战略支点。
而近年来长三角持续的能源紧张对京杭运河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要借助京杭运河作为输水通道,既为运河物流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成为随即面临的极大考验。
现代化大港口的建设,是继小码头清理之后京杭运河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突破的瓶颈。2008年传来喜讯,济宁市与世界500强企业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联姻,共建森达美港。如今现代化、环保型的港口作业区逐渐形成规模效应,旗下的跃进港、郭庄港、龙拱港、太平港等四大作业区,货物吞吐量大、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升了山东内河港口的形象。
“过去装船用铲车,是‘货等船’,而现在用传送带,变成‘船等货’了。”在中控室,张福民指着监控画面介绍说,跃进港配有三台大型堆取料机、五台装船机及两台固定吊机,采用封闭式传送带跨河堤装船,单机装船效率达到1000吨/小时,是传统装船方式的5倍。
超前的跨越式发展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吃不饱”成为港口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为拓展货源,森达美郭庄港等其他作业区采取错位经营,除了煤炭,木材、建材、钢材、粮食等大宗物资均成为运河物流的运输对象,并开始采用先进的集装箱运输方式。郭庄港所开通的济宁至扬州集装箱航线,成为济宁乃至山东内河运输的第一条集装箱航线。
剑指
亿吨航道枢纽
“运河航运被公认为是投入最少、效益最大、最低碳、最环保、最省地的运输方式。据测算,水运费用比公路运输方式节约60%以上,比铁路运输节约40%左右。”济宁市发改委副主任董亚宁介绍说,在这方面,我们济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因如此,济宁市近年来在经济战略转型升级过程中,始终把水运作为济宁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重点培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