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济宁:开创“运河经济”新时代

时间:2011-10-25 11:25来源:光明日报 www.yunhepan.com

  

  京杭大运河上运砖的船只集结在一起。赵恩福/CFP

  核心提示

  京杭运河沿线城市见证了我国内河航运的辉煌历史。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京杭运河航运的发展,对于沿线城市的社会经济、城市文化与居民生活各个方面,产生着深刻影响。“运河之都”济宁,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在“以河兴市”战略带动下,运河将继续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运河复兴”带来新机遇

  济宁目前拥有各类运输船舶11000余艘,水上货运量从2005年末的1854万吨到2010年的4456万吨,年增长率达到28%。业内人士评价,水路货运量是当地铁路货运总量的三倍以上,抵得上新建一条京沪铁路。

  济宁,古称任城,在运河未开挖以前,一直是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元明朝初年相继开凿济州河、会通河,设闸置坝,疏浚河道,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为这座城市带来生机。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山东运河全线开通。自此,济宁开始成为京杭运河漕运的关键地段,也开启了“因河兴市”的繁荣之路。原本保守闭塞的古任城,“南通江淮,北达幽燕”,成为鲁西南政治、经济中心。当时每年由水路调往北京的“皇粮”100万担,仅济宁一个码头装运的就达30万担,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位于济宁北部的南旺,为京杭大运河全线海拔最高点,因其地势高亢,一直是阻碍运河通航的“水脊”,成为决定运河千里通航的关键。明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与民间水利专家白英共同协作,设计建造了南旺分水枢纽工程,修筑戴村坝,遏汶水至南旺入运河南北分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绕运河通航的水源补给问题,确保了运河数百年的畅通。到明代中叶,济宁就已经发展成为“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的繁荣商业城市,与顺天(北京)、应天(南京)、苏州、扬州一起跻身于明清全国著名的33座大型商业城市之列。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元名清三代均由中央政府派出高规格朝廷大员驻节济宁,开府设衙,督漕理运,济宁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运河之都。

  

  运河济宁段

  

  电煤告急,古运河“绿色通道”助解围。 骆晓磊/CFP

  1855年,黄河改道北徙,将大运河拦腰斩断,京杭运河自此断航,济宁经济渐趋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加大投入,加快航道扩能改造,京杭运河重新焕发了生机。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济宁市实施了京杭运河续建工程济宁至台儿庄段建设项目,运河港航能力得以迅速提高。2008年济宁市与世界 500强企业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联姻,共建森达美港,现代化、环保型的港口作业区逐渐形成规模效应,旗下的跃进港、郭庄港、龙拱港、太平港等四大作业区,货物吞吐量、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如今,济宁全市拥有各类运输船舶11000余艘,其中长航船舶6600余艘,550多万个载重吨。济宁水路货运量从2005年末的 1854万吨到2010年的4456万吨,年增长率达到28%,实现货物周转量114亿吨公里。济宁市港航局局长高潮说:“近年来,水路货运量保持在当地铁路货运总量的三倍以上,抵得上新建一条京沪铁路。目前,济宁港已经被列为全国29个主枢纽港和京杭大运河沿线6个主要港口之一,成为‘北货南运,南货北调,集装箱运输’的大型北方航运物资集散地。”

  “以河兴市”迈入新征程

  济宁运河贯通全市9个县(市)区,港航从业人员20万人,相当于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港航业不仅成为济宁市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还直接带动了船舶修造、水上旅游、物资营销、短途运输、餐饮服务、临港工业及物流业的发展。

  乘游船溯济宁运河而上,两岸停靠着许多船舶。偶尔,船上升起一阵阵炊烟,“运河人家”享受着水上的安宁与平和。运河已然与两岸群众的生活融为一体,济宁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与航运休戚相关。

  运河开通之后,济宁成为“东鲁之大郡,水旱之要冲”、“水陆交冲,车舟云合”的水旱码头。南来的竹器、瓷器、纺织品、茶叶等,在济宁输往山东、河北、河南各地,西北方和济宁本地的棉花、皮毛、大豆、干鲜果等在这里中转南下。济宁成为南北传输要地和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运河两岸,行栈商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百业兴盛,一派繁荣。

  如今,随着济宁港航迎来新的大发展时期,济宁的经济社会也进入了新一轮的“运河经济”时代。

  济宁运河贯通全市9个县(市)区,港航从业人员20万人,相当于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年创地区生产总值达100亿元,港航业及相关产业生产总值达260亿元,年上缴国家规费和税收近10亿元。

  “济宁将抓住鲁南经济带发展的机遇,将运河经济区发展成为辐射周边省区的重要区域经济新高地。”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近年来,济宁市积极发展以京杭运河为依托的工业园区和以港口为依托的优势产业集群。按照山东省的发展规划,济宁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的优势,大力发展水运物流。同时借助运河航运发展,重点培育煤化工、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纺织服装五大优势产业集群。目前,济宁已经成为海内外投资热点,一批大项目纷纷落地。

  济宁市“以河兴市”战略的实施,以及航运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济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动了水上旅游、物资营销、餐饮服务等产业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  “北煤南运”促进新融合

  京杭运河,我国内河水运网络“一纵、两横、两网”中唯一的纵向通道,也是北煤南运和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大通道。农产品、化工产品、钢材、建筑材料都源源不断的通过运河运往长三角,支持着当地的经济发展。2010年济宁共完成黄沙、钢材、化工产品等其它货物运输 1667万吨,占总吞吐量的37%。

  在济宁往南一直到邳州、扬州的运河河面上,一条条马力强大的牵引船拖着几艘装满货物的驳船,成为了运河上最常见的景象。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傅崇兰感叹道:“济宁的运河如今还活着,这是非常难得的。

  ”

  “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在重点建设的内河水运航道中,能纵贯南北的只有这京杭运河一道。古时的“南粮北运”,如今的“北煤南运”,都要依靠这样一条不宽的水道,运河对于南北经济的发展与交融,功不可没。

  “今天,运河依然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内河水运‘一纵、两横、两网’中唯一的纵向通道,也是北煤南运和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大通道。”在近日济宁举行的“京杭大运河发展高端对话”会议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如是评价。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每逢电煤告急,京杭运河就成为了北煤南运的生命线,济宁港、徐州港等运河港口城市为及时缓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能源紧缺,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些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持续的经济发展,也对京杭运河运力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如今,农产品、化工产品、钢材、建筑材料都源源不断地通过运河运往长三角,支持着当地的经济发展。

  历经沧桑,京杭运河如今依然是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南水北调工程的加快实施,将济宁与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两个城市群紧密连接,从而使济宁成为山东参与南北竞争合作的战略支点。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千年的运河换了新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沿江经济带的形成以及沿江经济区的交流,保证了华东、华南地区的经济建设。”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巡视员王明志说,“今天,京杭运河的航运功能仍然对我国促进南北合作和交流、保障沿河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运河文化”启迪新思路

  运河上遍布的一道道船闸,诉说着运河航运千年的沧桑;沿河城市中鳞次栉比的各地会馆,是商贸文化的遗存。今天,悠久而灿烂的运河文化,又为沿河城市的旅游业带来发展的春天。

  “十一”黄金周期间,大运河之滨的济宁游人如织,三孔景区、微山湖景区、水泊梁山景区、汶上宝相寺等景区人头攒动,旅游形势一片飘红。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在运河的北段,尤其是山东运河沿线,经常拿来与“苏杭”相比的绝不只有“临清”和“张秋”。大运河为沿线城市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繁荣、物质上的丰饶,更有文化上的交融、人文历史的厚重。

  “运河航运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孕育了沿河地域一批繁荣的工商业城镇,创造了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梅永红说。运河开通,伴随着船舶的南北往来,运河之畔文化名城灿若星辰,一座座城市,似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运河两岸,形成了浓郁的运河文化和地方特色。

  有路就有商贾,有水就有灵气。

  运河上的很多城市,既能集交通之便利,又可借运河之灵气,吸引各地物华集聚到济宁贸易往来,官员、商贾、文人又多驻留于此,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留传下来很多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建筑。运河上集中经营各种行业的“竹竿巷”、“扁担街”等,展现着运河曾为城市的手工业带来的繁荣。

  开放交流是大运河最本质的特征,济宁运河以包容的姿态使本地文化与外地文化相互沟通、融合。济宁地处山东,但文化风貌又与齐鲁大地有所区别。航运的发展、南北的交流,让这座运河之都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江南特点,“城面青山州枕流”、“云帆无数傍人舟”,河流、房屋、楼台、茶馆、园林、水榭遍布城内,因此济宁更被称为“江北小苏州”。地处运河中枢,济宁的城市风貌、风俗、饮食都具有南北融合的特点。

  如今,在国家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之际,济宁再次迎来运河经济的新时代。

  (光明日报记者 陈恒 刘书永 通讯员 焦振炜 石国安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济宁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相关阅读
  • 改革攻坚在行动|“重找板凳” 邹城开发区全员聘任激发新活力
  • “快来救救我呀!” 萌娃手指被卡门缝,又是他们紧急相助
  • 因道路施工损坏供水管道 济宁这几处小区或停水
  • 山东发通知,学校、社区和公共场所要这样消毒
  •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泗水圣水峪镇加快推进示范片区建设
  • 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米” 计生主任“变身”扶贫专员
  • 济宁一老年人无理“医暴” 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一年
  • 春暖花开 奔你而来|一起来欣赏孔孟大地美景

    • 上一篇:南四湖达三类水质标准 济宁治污成效居省首位
      下一篇:济宁:为救轻生女 民警扯开救生绳冒险入水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