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青岛打造“蓝色”硅谷 全力积蓄新优势

时间:2011-10-27 16:06来源:青岛日报 www.yunhepan.com

  打造“中国蓝色硅谷”战略的提出,为青岛发挥海洋科研优势、集聚海洋科研资源、提升海洋产业能级,在科学发展的主题下,寻找新的区域发展动力、强化区域竞争能力,奠定了意义深远的平台。同时,也为加快推进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发挥青岛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提出了更为高远的战略目标。

  青岛打造“中国蓝色硅谷”具备怎样的基础优势?“蓝色硅谷”战略的提出对青岛强化海洋产业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蓝色硅谷走廊”建设现状和前景如何?“蓝色硅谷”建设将对未来青岛的转型发展具备怎样的战略意义?为此,本报“蓝色经济半岛行”采访小组在结束前期采访后,于近期启动了“聚焦中国蓝色硅谷”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小组通过访问专家、实地采访等多种方式,了解了青岛海洋科研、海洋产业等方面的大量一手资料,形成了本组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一篇,敬请读者关注。

  在中国,没有哪个城市像青岛这样,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多年里,一直占据着海洋科研城的名号。

  从中科院海洋所、黄海水产所等国内最早一批海洋科研机构在这里创建,到如今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国字号海洋科研大项目落户青岛,这座城市一直扮演着中国向海洋进军领路人的角色。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聚集于此,让青岛在中国海洋科研的版图上奇峰突起,无人能出其右。

  2011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顺势而为,在国内率先提出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发展战略。而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正是这一战略得以实施最有力的依托。

  站在研发最前沿

  10月24日,南海路7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宋林生研究员正在和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交流下一步的工作。由他作为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病毒性疫病爆发机理与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刚刚获得立项。“虽然这个项目是基础研究,但对整个海水养殖产业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宋林生说。

  “今年我们所有两项973项目获科技部立项。”海洋所科研与开发管理处副处长程培周告诉记者,另一个“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暖池的结构特征、变异机理和气候效应”项目致力于海洋气候的基础研究。“目前海洋所在研的973项目共有六项,对于一个科研单位来说,这是很少见的。”

  在青岛市科技局,副局长盖健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依托单位和首席科学家均在我市的973计划海洋科研项目已达15个,累计获得资助经费已突破4亿元。“这个数字占到973计划海洋科研项目数的91%。”

  此外,国家863计划海洋科研项目,青岛承担的数量也占到55%。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人,19位院士,5000多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构成了青岛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而在这些人中,很多人都出自青岛的同一所高校: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以海洋命名的‘985’高校,从这里走出了9位院士,走出去数以万计海洋科教和管理的领军和骨干人才。他们驰骋海洋,探索极地,撑起了国家海洋事业的半壁江山。”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说起海大为中国海洋事业所做的贡献,不无自豪。

  更让吴德星骄傲的是,经过80多年的积累,海大以水产和海洋生物研究为特色的植物学与动物学、以海洋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地球科学、以海洋工程及海洋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工程技术3个学科领域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论文被引频次进入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列。

  吴德星告诉记者,把海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类海洋大学”已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这也给了海大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引领产业新方向

  提起青岛海洋科研的成果,所有人都会提到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这每一次的大潮涌动都是从青岛发端——

  以曾呈奎为代表的科研人员采取人工低温培育法培育出海带夏苗,为中国海藻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

  张伟权研究员将南美洲白对虾成功引入我国,并取得人工授精及育苗工艺研究的重大突破;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福绥院士引入海湾扇贝,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育苗及全人工养成技术体系;

  雷霁霖院士提出“工厂化养殖”新模式,催生了以鲆鲽类为代表的海洋鱼养殖产业;

  张国范研究员在国际上首次将皱纹盘鲍种内杂交和杂种优势应用于大规模生产,最终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的新品种。

  如今,青岛一方面巩固着自己在海水养殖领域内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则把自己的创新实力扩展到了其他海洋科研领域。

  2010年1月,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和他的团队,凭借“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项目捧回了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了山东省、青岛市,也是我国海洋水产领域在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上零的突破。

  在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中心,管华诗向记者展示了刚刚生产出的几个海洋寡糖标准品,“目前全球只有我们这里能生产海洋寡糖标准品,可以说我们是这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这是继研制成功PSS(藻酸双酯钠)开启中国海洋药物先河之后,青岛的科学家再一次为我国海洋制药业的加速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近些年,麦康森院士在海洋饮料领域、侯保荣院士在海洋防腐领域、高从院士在海水淡化领域均有一大批重要成果涌现。“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青岛的获奖数量占全国50%。”在盖健看来,聚集了如此多的海洋科研机构与海洋科研人员,青岛也自然会产生引领中国海洋科研及产业的丰硕成果。

  “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观测与环境预报技术、近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船舶制造维修技术、海洋环境工程技术等领域,青岛目前都拥有了比较深厚的研发积累。”盖健表示,未来青岛海洋科研发展的方向,将瞄准海洋基础科学、近海应用技术和深海应用技术,争取取得一批重大研究突破。

  全力积蓄新优势

  随着“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成功突破5000米下潜深度, “蛟龙号”的家——青岛国家深海基地也开始被人们所了解。

  在即墨鳌山卫的柴岛与草岛之间,国家深海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招标日前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五个深海基地建设工作进入到实质运行阶段。

  “未来国家深海基地的发展有利于凝聚全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力量,吸引国内外海洋科技高端人才,提高深海调查勘探技术能力。”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保华告诉记者,国家深海基地还将成为深海产业孵化的桥头堡,“通过基地的建设,可以将青岛打造成为我国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制造、深海生物及生物基因研究利用、深海战略资源勘探与开采保障的深海产业基地。”

  与深海基地相距不远,是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这个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五支“国家队”共同参与组建的实验室,是国内唯一一个海洋类国家实验室。它建成后,将成为提升中国海洋科研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此外,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已进入二期建设,中科院的光电院、兰化所、软件所、声学所青岛研发基地相继落户高新区和崂山。山东大学青岛分校不久也将开工建设。4000吨级中国最大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今年将正式下水,明年交付青岛科研机构使用。

  这些高层次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及新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引入,为青岛打造中国的“蓝色硅谷”,继续充当中国海洋科研的领先者,无疑再添重要砝码。(赵笛 段晓东 林刚)

相关阅读
  •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山东正汇集新优势、释放新潜力
  • 经济深观察|产业升级第一线,创新如何唱主角?
  • 山东4地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
  • 龚正:山东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
  • 反家暴维权研讨会济南举行 四种方式教你如何维权
  • 山东省纪委在省委办公厅等7家单位新设派驻纪检组
  • 今起乘火车严查菜刀等利器 济南车站多数乘客不知情
  • 《名医话健康》10日开播 开创医学知识融媒体传播新格局

    • 上一篇:小伙为女友制造惊喜 公交车厢内上演浪漫求婚
      下一篇:济南房地产投资增幅创10年最低 低增长将持续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