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沂源讯 眼下,在沂源县,群众工作“四步法”已成为全县56万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该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启农村党建工作新途径的“活力之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重心在基层,目标是解决问题、让群众满意。今年以来,沂源县探索推行“周接待、月走访、季公示、半年评”群众工作“四步法”,即建立落实基层党员干部每周固定日接待群众,每月走访不少于10户半年遍访一次群众,每季度公示一次群众意见建议办理结果,每半年组织一次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四项制度”,搭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夯实基层基础的载体,从制度入手推动工作重心下移、畅通民意渠道、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
在沂源县张家坡镇,镇包村干部在村里一呆就是七八天,他们不仅自带生活用品,而且把办公用品也搬到了村里。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问题当家事,他们通过和村干部一起接待、走访群众,分类汇总社情民意,定期反馈处理结果,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他们上家里来,知道俺孙儿宋广利是孤儿后,给办了低保,镇上每年还给2000块钱补助,俺心里热乎乎的,都不知道说啥好!”该镇前瓜峪村赵兴美老人对来村接待群众的党员干部赞不绝口。
“这是镇上发的‘党群连心卡’,俺想搞有机山鸡养殖,又不懂手续,就照着‘连心卡’打了个电话,没想到镇上干部不仅来帮俺规划养殖用地,还请来了技术员。”在鲁村镇下土城村,养殖大户刘兆山逢人就说“一个电话换来一处养殖基地”的故事。
沂源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说,群众工作“四步法”以周、月、季度、半年为时间轴线,将接待、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办理答复、民主评议等环环相扣、梯次推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责任链条和制度体系,用机制保障群众工作具体化、常态化、制度化。今年8月份以来,全县有4100名党员干部带着政策带着任务来到农村,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1300余件,兑现落实民生实事2.4万余件,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1280余起,农村信访量同比下降2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