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甚至已经在不经意间就成为了人们餐桌的常客。随手从超市拿起一包食品,我们就会从外包装上看到上面标识出来的几种甚至是十几种的食品添加剂;在路边的食品摊上一坐,面对着香气袭人的烧烤、米线,我们会被专家警告里面有过多的食品添加剂。面对着已经愈演愈烈的添加剂大战,我们不禁感慨,食品添加剂在当今的时代已经不是“子弹飞”,而是“子弹乱飞”。
看似美味的小食品,添加剂却多的惊人
不含橙汁的橙味饮料
11月3日,记者从市区太白路某超市购买了一知名品牌的橙味饮料。外包装上新鲜的橙子鲜艳欲滴、令人垂涎。记者本想在产品说明上得知果汁含量,可没想到的是配料表上却赫然写着: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白砂糖、果葡萄浆、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钠、日落黄的字样!整瓶汽水中没有一点橙汁!无独有偶,记者在号称“可以同新鲜水果相媲美”的某品牌冲调类饮品的外包装上也发现了类似的字眼——配料:白砂糖、柠檬酸、柠檬酸钠、食用香精、磷酸三钙、增稠剂、维生素C、铁盐、着色剂、食盐、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B12。很难想象用这些配料制成的饮品里面到底有多少营养,又怎能与新鲜的水果相媲美。
添加剂五花八门
3日至4日,记者特意对我市太白路、共青团路几个大超市的膨化食品、肉制品、方便面、奶制品等若干品牌的43件商品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明确标明含有食品添加剂的商品有36件,占总数的83.7%;未标明含有食品添加剂的商品仅有7件,占总数的16.3%(分别为杂粮、纯牛奶和面粉)。此外,在标明含有食品添加剂的个别商品中还有的未直接注明“食品添加剂”字样,而是直接把该种食品添加剂的化学名称,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脱氧乙酸钠”等等,让人颇为困惑。此外,记者还发现,在调查的40余件商品中,饮料、蜜饯和软质蛋糕中含有食品添加剂种类较多、比例较大。如一小包200克的桃肉蜜饯中就含有柠檬酸、阿斯巴甜、山梨酸钾以及甜蜜素等10种食品添加剂,让人不禁咂舌。当然,这还仅仅是记者从大型正规超市调查抽样的结果,那些不正规厂家生产的小食品或者是私人作坊加工出来的产品,其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和种类更是可想而知。
消费者对此很犯愁
抽样调查的过程中,记者还对一部分消费者进行了现场的随机采访。一方面,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表示对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担忧,希望生产厂家能够尽量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并杜绝非食品添加剂出现在食品中的现象发生。比如家住红星小区的杜阿姨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就特别强调,那些给婴幼儿食用的食品,如果可以不使用食品添加剂,那么尽量不要使用。因为婴幼儿的身体发育不完全,抵抗能力差,因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或者滥用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很大伤害。可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受访者也表示在日常的商品购买过程中很容易忽略添加剂问题,比如“橙味饮料不含橙汁”的现象就没有一位受访者注意到。
正确购买,不必谈虎色变
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消费者有时又难以辨别,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无措可施了吗?带着这个困惑,记者采访了济宁市质监局和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记者,尽管过量摄入食品添加剂不益于身体健康,但广大消费者也不必因此过度担心。目前公众之所以会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还是应该多注意食品外包装上的标识,看里面的添加剂成分是否合法,然后确定是否购买。此外,近几年来,我市也在不断加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整顿工作,认真贯彻执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食品添加剂管理的法规、制度和使用标准,开展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专项抽查和监测,并把重点放在整治超过标准限量和超出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上,力争为全市人民建立一个稳定、放心的食品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