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下的煤矿工人正在使用通讯系统与井上联系。马辉 摄
通过指挥调度中心,就可以了解每一名煤矿工人在井下的情况,监控矿井生产状况和井下瓦斯浓度……18日,记者了解到,济宁十余家煤矿企业开始涉足“智能矿山”建设,为煤矿工人保驾护航。
18日上午10点,市中区喻屯街道王楼煤矿的工人密士庭正在位于地下900多米的井下作业,“咱在井下是个啥情况,上面的调度中心全知道。”密士庭告诉记者,现在他在井下干活感觉特别踏实,帽子里面有芯片,不管走到哪里,井上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且井下还有特殊的无线电话和固定电话,一有情况,电话就能打到井上,十分方便。
“现在共有100多名工人在井下作业,在什么位置,下井多长时间,从这里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王楼煤矿指挥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钟宁辉指着大屏幕告诉记者,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对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系统及设备的智能化集中监控,并可以实现矿山生产人员与移动设备的定位、跟踪及生产过程智能化调度与控制。
“在矿山安全管理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手段对矿区进行全面、实时的安全监测。”王楼煤矿矿长肖庆华告诉记者,智能矿山的建设可以大大节省电力、设计等成本,节约材料费和设备维护费用,进一步提高煤矿的安全程度。记者从济宁市经信委了解到,目前济宁已有兖矿集团济三煤矿、淄矿集团许厂煤矿等十余家煤矿企业开始涉足“智能矿山”建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