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提示 质量被所有企业称为立企之本。而要切实抓好质量工作,则重在落实、重在持之以恒、重在严格管理,这一点真正做起来并不像说起来那么轻松。1月11日,省内10家企业荣获第三届省长质量奖,他们在向质量要效益、以质量谋发展方面堪称业内楷模。借此良机,我们从中选取了4家企业,期待他们在保持优质高效道路上的探索能给业界以启迪,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质量金牌、效益提升。
策 划 刘明洋
主持人 赵小菊 袁涛 本报记者
本期嘉宾
刘全平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成强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柳富林 金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勇 西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质量源自不断完善的管理体制
本报记者:没有哪家谋求长期发展的企业不重视质量,但是最终的质量水平却大有差异。好的质量究竟源自哪里?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才能真正抓出过硬的质量?
刘全平: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而卓越的品质则来源于不断完善的管理体制。
鲁酒自上世纪90年代后一度陷入低迷,被贴上了广告酒、勾兑酒的标签。但近10年来,鲁酒企业苦练内功的成效开始显现。白酒企业能够在此次省长质量奖中占得一席之地对整个省内白酒行业而言都是一种很大的肯定。
景芝酒业自上世纪80年代率先在省内白酒行业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升,注重与先进的管理方法相结合,把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方法、原则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去,形成了一套具有企业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卓越绩效模式。不仅坚持千百年来传承的古法酿酒《三字经》,即“水必甘、粮必精、曲必陈、器必洁、工必细、贮必久、管必严”,还积极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完善过程控制体系,促进企业由达标管理向卓越管理迈进。最终实现了产品质量长期稳定提升,产品合格率保持100%,优级品率达到90%以上,真正让消费者喝上放心酒、纯粮酿造酒。
柳富林:质量管理永无止境。1994年金猴集团组织全体员工每人剪一双,公开销毁历年检查出来的“次品鞋”6000多双,从此公司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的理念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印在心上。随后更与时俱进,不断与国际管理体系接轨,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每个职工时刻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扮演好上道工序的用户、本道工序的操作者、下道工序的服务者三种角色,始终把“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有机结合,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保证了产品的精益求精。
刘成强:企业对产品质量富有安全主体责任,时风集团对企业相关证照情况、产品标准执行情况、质量安全岗位责任制度落实情况、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配套企业质量控制体系、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成品出厂检验制度、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售后服务制度、行业自律机制等一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了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自查,并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定。夯实管理根基,从而实现从成功迈向卓越。
高效益源自高质量
本报记者:从近些年出问题的企业来看,基本都是因为错误地处理了质量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重“利”而轻“质”,在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中,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刘全平:我们自身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景芝酒业在63年的创业历程中,主要经济指标连续40年位居山东白酒业首位,靠得就是深厚的酿造文化、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社会的良好口碑。
优质的质量必能带来丰厚的回报。2009—2011年景芝的经济指标均以50%的速度增长,而除国内市场销售额持续增长外,国际进出口业务也取得了突破,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市场。
王勇:由一家小型村办企业发展成为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为主业,投资涉及置业、酒水、物流、热电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西王只用了20多年,这得益于坚实的质量基础。
2011年3月起,我们又开始将卓越绩效模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导入、建立和实施。这是一种顾客导向的、追求创新和“全面质量”的系统化的管理方法,旨在让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满意而实现企业长期成功。2011年1—11月,西王实现销售收入219.3亿元,利税17.8亿元,上缴税金7.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42.6%、33.8%和83.2%。
刘成强:我想给大家看一组数据。2011年,国内市场形势异常严峻,大宗原材料煤炭、橡胶、钢材价格剧烈波动。煤炭平均价格为738元/吨,同比增长83元/吨,使热电利税锐减3500万元;天然橡胶从2009年的每吨13200元一路上涨至35000元,2011年7月达到创历史纪录的40100元的天价,使轮胎销售订单由“长单”变成“短单”;钢材价格由4600元/吨涨至5100元/吨,之后又降至4200元/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终端产品涨价慢,影响效益;价格回落时,由于跌幅快,终端产品用户观望,影响销量。同时用工成本大幅度上升,主导产业效益受到严重挤压。
但是公司审时度势,动员全体员工迎难而上,规避风险,抢抓机遇,抓质量促高效,总体效益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20%;出口7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主导产品产销量继续保持正增长势头,其中电动车产销增长5倍,中大拖产销量增幅超过60%。
创新升级引领质量提升
本报记者:抓质量工作重在持之以恒,但从目前企业所处的环境看,技术工艺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市场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如何才能在飞速发展的环境中始终保持一流的质量?
王勇:质量追求无止境。我们目前对产品的要求已经从食品级向健康、功能型升级,关注的不再只是安全问题,而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提高国民素质,这就要求企业更加重视质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技术升级来推动新产品的更新换代。
刘成强:“磨刀不误砍柴工”,有好的装备做保证,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想改革人们不愿意接受,要创新很多人没有自觉性、缺乏创新能力,但站在事业发展的角度思考,如果不改革、不创新,事业就会因为失去活力而停滞不前。实践证明,冲天炉、手工造型、落后混砂设备不淘汰,电熔炼、自动造型线不引进,铸造产业就会垮台;普通车床不卖掉,数控车床、加工中心不批量引进运用,产品质量就无法保证;电动车总装线如果仍在二厂,干电动车不上新冲压线、涂装线、总装线,不上检测线、试验场,就没有电动车今天的发展前景,就不会有明天电动车行业领先、争第一的实践。
所以,近几年,我们提出并贯彻“用工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用工艺装备保证产品质量”的质量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工艺装备升级,仅2011年,时风产业升级和工艺改造项目投资就达到20亿元。
柳富林:重视技改能够提高工序操作的精准度。2002年以来,金猴集团先后投资10亿多元建起了金猴鞋业、金猴皮具、金猴服装三个一流的生产基地,引进和购买了大量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通过技术改造,一来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来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操作精准度。2010年我们的机械自动化水平达到70%,同期产品一次性优良率达到99.7%,比5年前提高了2个百分点。
质量凝聚品牌,品牌引领突破
本报记者:作为省内各行业的标杆企业,肩负着铸就“山东制造”金字招牌的重任,当前,众鲁企都在积极谋划着布局全国,冲击国际市场,下一步的发展中,具体将如何实现突破?
刘全平:我们坚信“市场源自品牌、品牌源自品质”。近年来,山东省内白酒市场整合的步伐加快,全国的强势品牌如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借助企业的资本力、品牌力和渠道推广力,大举发力山东市场,对鲁酒市场冲击很大。未来3-5年将是鲁酒的宝贵发展机遇期,从目前寡头竞争的激烈趋势看,如果没有一个个性产品、实力品牌,鲁酒真正走向全国依然任重道远。
芝麻香白酒是鲁酒崛起的王牌,它发源于景芝,发展于山东,影响至全国。所以,我们将以芝麻香白酒为突破口,加大企业在历史文化、基础设施、品牌、信息等资源的优势互补,深入创新科研体系、品牌体系、文化体系、管理体系,创新营销策略,实施打造“百亿景酒”和“中国北方生态酿酒第一镇”的战略目标,力争“十二五”期间白酒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税金8亿元,全力拉动鲁酒高端市场的全面振兴。
王勇:近几年,公司紧紧围绕着“中国糖都”、“中国玉米油城”称号,大力塑造西王的整体品牌,将以终端品牌消费品的产品品牌运作为主线,努力在中国消费品市场确立西王专业生产健康油和健康糖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产业升级。
刘成强:2012年是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的一年,国际汇市、股市剧烈波动,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出口放缓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市场资金量减少,原材料价格走势仍不明朗。这些因素对于企业经营仍然是巨大的挑战。但从近几年的管理实践分析,无论是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还是当前的困难形势,都可以看作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次督促和倒逼,好的企业必将经受住考验,不好的终将被淘汰。只有健康发展的企业,才能够经得起各类风险和挑战,善于在危机当中抓住机遇。
(本版人物照片均由汤序民拍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