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日召开的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济南市提出了力争到2014年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自2004年以来,济南市再次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
群芳争艳
泉城含苞欲放
“按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进一步明确创建任务,加大创建力度,形成创建合力,推动创建工作不断取得大的进展,力争到2014年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2月2日召开的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再次吹响了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
文明城市是目前我国评价一个地方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最高层次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从2005年以来,已举办三届。
济南有着浓浓的全国文明城市“情结”并不奇怪,尤其是和国内属于同一行列的省会城市相比,和先行一步的省内兄弟城市相比。
2011年12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我省青岛、烟台、临沂、淄博四个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此次评选,临沂市、淄博市是首次提名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分别以地级市测评总分第一名、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当选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青岛市、烟台市在测评中顺利通过复查,继续保留荣誉称号。
在这次会议上,济南市和东营市、日照市、莱芜市一起荣获了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其实,在去年11月12日闭幕的济南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上,济南市就提出力争2014年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并研究制定出《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体规划(2012-2014)》和年度执行计划。
争创多年
济南从不言弃
济南从未停止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脚步。
2004年4月,济南市利用第13届亚洲杯足球赛部分赛事将在济南举行的有利时机,开展“迎亚足赛、创文明城”主题行动。并决定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今后工作的总抓手,每年开展一项整体带动性强、群众关切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主题行动,力争通过4年的扎实工作,到2007年达到国家文明城市标准。
2005年4月,济南市再次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建设“文明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城工作与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明确提出:力争2005年成为全国创城工作先进城市和全省文明城市,2007年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2008年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
2005年10月,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公布。在9个全国文明城市中,我省独占其二,青岛、烟台光荣上榜。这一年,济南也收获颇多,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
2007年是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年。当年2月27日,济南市召开“迎接党的十七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动员大会,再次确定以十大行动、百件实事作为突破口,全力攻克薄弱环节,确保年底创城各项指标基本达标。
“尽管由于当年7月份众所周知的两大事件,拖延了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但‘为了人民创城,依靠人民创城,创城为了人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济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心从未动摇。”济南市某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点滴积累
内省进取提升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标,但不是终点。评上了,意味着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落选了,也是一个充分内省反思、取长补短、进取提升的机会。”历届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对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件事上,老百姓的口碑远比一座文明城市的金牌的“含金量”多得多。
济南曾经离全国文明城市只有一步之遥。2006年底,济南创城各项指标达标率和巩固率分别达95%以上。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119项指标,全市基本达标的有113项,尚有6项未达到要求,包括:市图书馆和群众艺术馆未达标准;市区河道除护城河、玉绣河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劣质V类水体;区级图书馆、文化馆严重缺位;全市尚有近40个社区无室内文化场所,100多个社区未达到考核标准;近一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户外公益广告占户外广告总量还没有达到20%的比例要求。
当年的薄弱环节,理应是今后创城的重中之重。在2月2日召开的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济南市也提出要着力突破薄弱环节,要求深化政府服务品牌建设,通过民意互动推动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风气;抓好城市道路、环卫设施、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水环境、空气环境的治理力度,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在这次会议上,市委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要牢牢把握一切为了人民这个基本取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工作理念,进一步丰富创建工作内涵;把创建的过程变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过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