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庙镇结合“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通过创新包保管理、认真走访调研、“第一书记”驻村等多种方式和措施,给力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不断深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创新包保管理,双向选择密切党群关系。一改以往由党委、政府为各村指派包村干部的模式,马庙镇今年创造性的实行了包村联户的双向选择,由包村干部与67个行政村进行互选,让包村干部与村自愿结合,相互满意。这种创新的选择形式,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同时为农村工作注入了新活力,有利于更好地配合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上下合力,推动全镇包村联户工作再上新水平。
下村走访摸民情,倾听群众呼声。组织所有包村干部深入党员、离退休干部、种植专业户、养殖专业户、务工经商户、困难群众、上访群众家中,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谈心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群众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期盼,了解村情民意,摸清各村支部班子建设、集体经济收入、信访矛盾案件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等情况,并将所有情况记录在案,为各村建立台帐,整理成册,为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加强改善村级组织建设提供依据。
提升班子战斗力,完善村级组织建设。一是结合我镇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已为江楼、汤庄、南周等18个村配备了“第一书记”,且镇两委成员全部下村担当“第一书记”,对这些村集中力量进行帮扶,“有事请找包村干部”、“有问题请找第一书记”,通过这种创新的农村工作机制,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第一书记”这条线把上级领导部门与农村、农民联系到一起,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二是要求所有包保干部协助指导村级党组织落实好 “四议两公开”、“党员学习日”、“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培训等制度,并根据各村党组织在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及工作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商量解决措施,并制订好年度工作计划,督促并帮助落实,促使村级组织工作的转换升级。(雷娉)
刘雪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