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政后,市南健联医院的患者多了不少。
自今年4月份起,岛城开始施行社区门诊统筹新政。两个月过去了,各社区定点医院执行得咋样?5月30日,记者跟随市人社局工作人员来到部分社区医院探访,发现各医院的签约率沾新政的光都大幅增加,但是烦恼也随之而来。根据新规,市民每年报销最高限额为1600元,很多人都盘算着怎样花掉它,产生了无谓的浪费。还有的市民不找医生看病,直接拿药单来“点药”,其中不乏进口药品,医院不给开还不高兴。
把报销限额当任务完成
“早晨7点就开门了,签约的,消费的,排起了长队。”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市南健联医院,院长于真说,健联是2009年青岛市第一批社区门诊统筹试点医院,3年多的时间,医院签约4000多人,从4月份新政出台后,一下又增加了3000人。
签约人数增加后,让于真和大夫们感到困扰的是,一些签约市民把到社区医院看病当成一种“任务”。根据新规,市民在签约门诊医院就诊,可报销费用的60%,使用基本药物可报销70%,每年最高限额为1600元。有了这个新政策后,有的市民就算着怎样一年才能花到1600元,这样才算不赔本。
市民“点药”医院很为难
和民办的健联医院相比,公办社区定点医疗机构面临更加棘手的药品问题,那就是不少市民直接“点药”。
30日上午10时许,在巢湖路卫生服务中心二楼,五六个老人正排队等待签约,中心主任万志习表示,现在中心签约人数已经有3000个,主要是这两个月增加的,一个月差不多1000人。
“医生的职责,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用药,但现在有些人却自己给自己当大夫,直接把药方开了。”中心主任万志习说,有些人原来在大医院看病,吃进口药、合资药,到了社区医院也养成了这个习惯,如果医院没有这种药就认为医生故意不开,抵触情绪很大。
万志习介绍,公立社区医院只能用基础药物,有些市民药单上的品种这里根本没有,“比如同是降血压药,我们这里有缬欣,是国产药,但很多市民点名要进口的代文。”万志习说,缬欣和代文都属于药品的商品名,它们有共同的通用名,就是缬沙坦分散片,具有同样的疗效。
建议市民签约前先体检
“社区门诊统筹是个很好的政策,但怎么用好它,是每个签约市民都该好好思考的。”于真说,如果把社区定点医院只当成拿药报销的地方,就失去了社区门诊统筹的原本意义,建议每位市民来签约前先做一次全身体检,让社区医生可以对症治疗。“和定点医疗机构签约,不仅药费可以报销,体检也可以,比如在健联医院体检,报销后个人只拿30元”。
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社区处副处长马青也表示,门诊统筹是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前提下报销医疗费,社区是看病的地方,而不是药店。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