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音像制品专柜前少有顾客光顾。 记者 张牟幸子 摄
本报5月30日讯(记者 张牟幸子) 十年前,腰里别着walkman(一种播放磁带的随身听)那叫时尚;如今已经难觅磁带的踪影。在市区一些书店,部分音像制品如磁带、CD等内容老旧,有的甚至是15年前出版的,同时受网络等影响,一年才卖1700多块钱。
许多内容老旧
少有买者问津
近日,记者在滨州市几家大型新华书店看到,书店的影音专柜前几乎没有市民光顾。在位于黄河三路上的新华书店的影音专区内,有部分当下流行的车载音乐CD、儿童教育DVD和英语学习光盘,在影音专区第三个架子上,整齐摆放着许多市面上早已难匿踪迹的流行音乐磁带,有些磁带的第一次出版日期在1997年,还有2003年第一次发行的VCD。
对于这些影音制品,刚毕业的大学生小任告诉记者,他从来不在新华书店购买这些东西,“都太老了,那些VCD的歌曲都是什么年代的了,而且现在谁还用磁带听歌啊,也没有录音机了啊,都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了,还免费呢!”另一位市民王女士也表示,她只有两年前在新华书店给孩子买过英语磁带,再没有购买过其他影音制品。
有的卖上一年
仅卖1700多块钱
据了解,位于黄河三路的这家新华书店影音制品的年销售额连总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磁带的销售额仅能占到百分之一。这么大量的磁带和VCD存在书店里又无人问津,新华书店每年能卖出多少,是否存在一个尴尬的局面呢?
对于这些情况,滨州市新华书店第一门市部主任孙震告诉记者,近些年新华书店虽然在改制,但仍然是国有控股,在社会上承担着一定的服务职能,不能单纯以营利为目的,“我们这个店一年磁带的销售额大约在一千七百多远,加上英语磁带每年还卖不到三百盒,虽然销售很少,但是磁带仍占据了一个展示架,就是给有需求的市民提供这种服务,如果我们不卖这些,那估计就没有影像店卖了。”
孙震介绍,购买这些磁带的以老年人居多,内容以戏曲为主,磁带的出版商生产商也逐渐减少,整个市场都在逐渐萎缩,“虽然很长时间才能卖出一盒磁带,但是我们书店里的这些磁带只保存三年,三年后返回厂家,厂家重新灌制再次出版,因为磁带的保存期是有限的,存放时间太长会影响音质。”采访最后,孙震告诉记者,这些磁带和VCD虽然显得很落伍,但是他们会一直销售下去,“直到人们不再需要了,厂家也不再生产了为止。”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