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位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名叫泰勒·J·鲍是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死亡的第2,000名士兵。他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一等兵,据报道,这位来自明尼苏达州安多弗的士兵在前往阿富汗之前三个月刚刚和他的妻子结婚。
目前,北约在阿富汗死亡人数已经超过3000人大关,达3042人,其中2000人为驻阿美军,417人驻阿英军,91人为驻阿法军。伤亡数字已经直逼伊拉克战争中4804人的死亡人数。持续攀高的阵亡官兵人数令北约各国领导人倍感压力。北约秘书长拉斯姆森5月21日在北约峰会上称,北约将于2014年底前撤出大约13万联军部队。
除了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美国在阿富汗的后勤供给也遇到了大问题。日前,美国与巴基斯坦持续已久的重启北约供应线会谈以美方撤回谈判人员尴尬结束。为借道其他路线,美国每月必须多花费1亿美元。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对外公布因北约供应线被关闭而不得不额外花费的具体数额。
阿富汗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梦魇”
美国发动有阿富汗战火已延烧11年,虽然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但是阿富汗境内并未出现和谐局面。爆炸袭击时有发生,军民死亡依旧持续。而国力不济、军心涣散的美国只能心不甘情不愿选择撤军。其实,回顾一下世界强国发动的对阿富汗战争,最终无不是折戟沉沙,阿富汗显然成了“强大帝国的梦魇”。
阿富汗位处南亚西北端,东南接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西北邻中亚和西亚,能抵地中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阿富汗成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和战略支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为控制南亚次大陆,又企图向两旁渗透,入侵中国新疆和西藏以及中东,顶着“日不落帝国”光环的英国把矛头指向了阿富汗。1838年、1879年和1919年英国三次发动对阿富汗战争,然而3次均元气大伤、落败而归。1919年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而英国也从帝国的神坛上跌跌撞撞摔了下来,“日不落帝国”开始分崩离析。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棋局,苏联对阿富汗垂涎欲滴。继承沙皇南下战略衣钵的苏联,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并迂回包围欧洲,最终实现称霸世界目的。于是,1979年12月苏联征兵10万突袭阿富汗。然而10年战争下来,苏联耗资200多亿美元,死亡12,210人,但却未能与阿富汗反苏势力分出伯仲。最终垂头丧气地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走人,阿富汗成为苏联的滑铁卢。一场不义之战,让苏联面临纷至沓来的舆论谴责之余,也使得它的外交处境更加孤立。入侵阿富汗成了苏联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也为它日后解体埋下伏笔。
美国2001年发动对阿富汗反恐战争时,美军便充分吸取了苏军当年的许多经验教训。首先,美国认为自己师出有名;其次,美军在战略决策上经过深思熟虑;最后,美军在战法运用上讲求“入乡随俗”。可以说,美国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但美国政府想不到战争却如此旷日持久。战争至今已持续超过3,900天。在美国深陷经济危机不能自拔当下,军费和战争追加拨款却一路攀升。最终,经济复苏不知其期、失业率高居不下、赤字雪球越滚越大,原本财大气粗的美国早已捉襟见肘。但如此代价的穷兵黩武后,美国的反恐战成就却难言胜利。
残酷的战争不但没给阿富汗两国带来民主、自由,却使阿富汗内部矛盾更加尖锐,美军更是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与当年苏联在国际国内的巨大压力下黯然撤出阿富汗相比,美国将必须与国际反美势力进行长期斗争,这更是一场难以摆脱的梦魇。
美国民众对阿富汗战争支持率跌至最低
据美联社和市场调查研究机构GfK发布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只有27%的美国人支持阿富汗战争,反对者比例高达66%。美国公民对阿富汗战争的支持度降至历史最低。而一年前,支持者所占比例尚为37%。反对阿战的美国公民中有一半人指出,美国军队长期驻扎阿富汗弊大于利。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认为击毙本拉登使美国安全威胁增加的人数明显减少,降至27%。北约领导的国际阿富汗安全援助部队将于2014年底前完全撤出。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和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上周宣布的一项双边协议,2014年之后,美国仍将在阿富汗驻扎规模较小的部队。
美国著名的调查机构皮优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调显示,从“9·11”恐怖攻击事件后至今的退伍官兵,许多人已出现反战情绪,有多达三成以上的退伍官兵认为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战争根本不值得参加,数以千计的战士性命白白牺牲。
有统计显示,自美国打响对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后,约1/3的美军因战争恐怖性和残酷性而患上战争后遗症。离开两个战场后退役的160万军人(轮替服役)当中将近一半寻求伤残救济。美国新退役军人当中申请残疾救济的比例达到历史最高,成为美国军队中医疗问题和心理疾病最多的一代。这种后遗症所引发的屠杀自杀,不但威胁美军安全,而且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