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6月17日讯 (YMG记者全百惠)在表演舞蹈《千手观音》的21名聋哑演员中,18人并非生下来就丧失听力,而是发烧时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耳聋。因为他们体内携带线粒体母系遗传的致聋基因,只要使用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就可能致聋。如果在打针前,借助生物芯片进行过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这样的悲剧就会避免。
昨天上午,由毓璜顶医院主办的2012蓬莱阁生命科学与健康高峰论坛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烟台分中心揭牌仪式在烟台隆重举行,这是国内第六家基因检测方面的研究中心。市民只需要抽6-7毫升的血,就能够检测9大类68种疾病的发病率。
指甲大小玻璃片上可存储人类全部基因
“在20世纪的科技史上,有两种芯片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一个是微电子芯片,另一个就是生物芯片。”这是美国《财富》杂志对于生物芯片的一段评价。
在揭牌仪式现场,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白玉良介绍,一枚指甲大小的生物芯片可以“存储”3万多个基因数据。根据人类基因图谱,人类大约有3万个基因,也就是说,把人类所有的基因“存储”在这张玻璃片上都有富余。
生物芯片,又称DNA芯片或基因芯片,上世纪90年代从美国兴起,其最大用途在于疾病检测,可应用于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基因诊断、药物筛选、个体化医疗、测序、生物信息学研究等领域。
定位基因避免“一针致聋”
“基因检测一定程度上能从根上查出一个人为什么会得病。”毓璜顶医院副主任孙成铭说。以肺结核为例,目前当一个人有疑似肺结核的症状时,首先要进行细菌培养,这就需要近一个月时间。而且,由于造成类似肺结核症状的分枝杆菌就有十七八种,这种检查还无法确认最后是不是肺结核菌。“临床上有11.1%这种症状的病人,不是肺结核菌,但是当成肺结核治了。”而基因检测在细菌达到足够量的情况下,仅6个小时就可以确诊。
对于一些家族中有遗传疾病的人群和一些因为环境某些疾病高发的人群来说,基因检测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及时发现疾病,还能在未发病的时候做出风险评估,及时预防。孙成铭介绍说,当一个孩子检测结果显示出糖尿病致病基因,那么从小就应该少吃甜食来避免糖尿病发病;如果显示致聋基因,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些普通孩子使用的链霉素等药品都应当避免使用,否则就会导致发病。“像遗传性耳聋基因的孩子,可以随身携带一张不能使用药物的卡,这样可以避免一针致聋。”
一滴血可预测9大类68种疾病风险
专家告诉记者,生物芯片对健康人生活也很有指导意义。比如从你体内取一滴血液,放到芯片上进行检测,不久后就可以得出一份关于你个人遗传信息的报告。据此医生可以替你分析诊断个体的健康和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
毓璜顶医院生物芯片实验室副主任孙成铭说,医院已经推出了个体遗传检测服务,可以预测心脑血管、免疫代谢、肿瘤、精神心理、肝脏等9大类68种疾病风险。
记者从毓璜顶医院了解到,目前进行基因检测的人数有近千人,个体遗传全部检测的费用在2万多元,检查单项需要数百元。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