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吸毒想买“冰”,痴情女子铤而走险帮忙牵线;一个机械厂的工人也干起毒品买卖,交易时被警察撞破,一时心急毒资从秋裤里掉了出来;牢里结下友情,出狱后一起贩毒再进牢笼……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青岛市两级法院公布了近期审理的几起涉毒案件,这些获刑人员为毒品丧失本性不禁让人叹息。根据统计,近年来本市毒品案件数量明显增加,女性及80后、90后涉毒人员比例也有所上升。
1 为男友跑腿“买冰”双双获刑
近日,市北法院审理了一起贩毒案件。四川人陈某作为女被告人,在贩毒团伙中十分扎眼。经法院审理查明,陈某和另一被告人张某是男女朋友关系,两人从2009年开始交往,当时年过三十的陈某对20多岁的张某十分珍惜。
令陈某没想到的是,张某不知何时悄悄沾上了毒品。2010年3月,张某央求陈某给他买点“冰”,陈某于是联系了一名老友,让他和张某接上了头。2010年4月,张某和陈某的这名朋友约好到指定地点提货,一切谈妥后,张某怂恿陈某为他跑趟腿,还让陈某给他垫上了6000元。慢慢的,陈某也染上毒瘾,还经常容留张某和他的朋友在自己租住的房间里吸毒。
市北法院审理认定,被告人陈某为张某联系买冰毒,犯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零七个月,并处罚金。
2 为躲避警察,贩毒用暗号交易
今年1月5日,男子刘某和王某在进行毒品交易时被市北警方当场抓获。经市北法院审理认定,两人均犯贩卖毒品罪,刘某贩卖毒品甲基苯丙胺16.2克,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王某贩卖甲基苯丙胺23克,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1964年出生的刘某是青岛某机械公司的工人,一直染有毒瘾,从2011年底开始,刘某因缺钱花索性干起了毒品买卖。2011年12月的一天,经常做毒品交易中间人的王某给刘某打来电话,称他的一个朋友急着“卖货”用钱,问刘某要不要,刘某一口答应下来,以12500元的价格买下一大包“冰”。
自己手里有了“冰”后,刘某开始着急往外出货,无奈风声很紧,刘某便告诉王某,如果有人想要买货,就用暗语“大哥,我还你钱”,但仍没逃过警察的眼睛。今年1月5日下午4时左右,就在刘某和王某交易时,被赶到的民警查个正着,当时刚从洗浴中心出来的刘某一时心急,藏在秋裤里的毒资哗哗地掉了出来。
3 牢里结下友情,出狱一起贩毒
李某某和陈某某可谓十分有缘,两人都混过社会,都蹲过监狱。李某某,生于1971年,虽然41岁了生活却一直潦倒,1992年因盗窃被判三缓三;陈某某,和李某某年岁相近,一直游手好闲,1991年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2002年1月因犯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2009年8月11日刑满释放。
李某某和陈某某是在看守所里认识的。2010年年底,二人一起租了间房子,同年12月,李某某从“大生”(另案处理)那里以16万元的价格买下了20盎司(1盎司约23克)冰毒,并与陈某某约定,在他不方便的时候由陈某某将冰毒送到楼下。之后,两人一直互相配合进行毒品交易,之后被警方抓获。
近日市中院判决:被告人李某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陈某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0万元。不得假释。
■分析
“80后”成犯罪主体,“90后”步其后尘
根据岛城两级多家法院提供的数据,本市近年来涉毒案件数量明显增多,以2011年最为明显。比如,2009年市北法院审理贩卖毒品案件10件33人 、非法持有毒品案件3件7人、容留他人吸毒案件8件8人;2010年审理贩卖毒品案件23件45人、非法持有毒品案件5件9人 、容留吸毒案件8件8人 ;到了2011年,审理贩毒案件60件119人、非法持有毒品案件10件11人、容留吸毒案件20件20人。
四方法院是本市审理涉毒案件最多的法院之一。2009年审理涉毒案件20余件,2010年56件,2011年120件。其中,90%的案件涉毒人员既吸毒也贩毒,属于以贩养吸,另外 10%的属于持有、容留介绍等类型。
近年来除了案件数量激增以外,本市的毒品案件还呈现了新的特点:一是一案多被告的数量较多,多是团伙共同犯罪;二是区别于往年毒品犯罪主要以男性为主体,今年女性涉毒案件比例上升。以四方法院为例,2009年涉毒案件共有9名女性,2010年为20名,2011年直接涨到了56名;三是犯罪年龄越来越低龄化,80后人员成为犯罪主体,90后也开始涉入其中;四是毒品再犯、累犯数量不断增多。
“涉毒数量大、品种多也不可小觑。”市北法院的法官介绍,该院2011年毒品案件涉毒50克以上的有7件24人,毒品不仅有甲基苯丙胺、海洛因等,还出现了毒品混合掺杂、制造新的毒品犯罪方式。当年共有毒品再犯累犯15人 ,许多受到过刑罚的人依旧铤而走险,再次走上毒品犯罪的道路。文/图 记者 张同顺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