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们陆续上车,等待开始他们的“绿皮车”之旅。
1日晚7时许,日照开往郑州的2152/2149次列车停靠在站台,准备发车。
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绿皮车”将逐渐退出日照历史舞台,从7月1日开始,日照跑济南以及跑烟台的“绿皮车”更换为空调车。
“绿皮车”,是人们对于中国最早一代客运列车的通俗称谓,目前,日照仅剩的一班跑郑州的“绿皮车”也有了更换计划。虽然“绿皮车”有闷热、速度慢等缺点,但因价格低廉也受部分人群欢迎。
日照只剩
一列绿皮车
1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日照市火车站,由于没有火车过往,站内显得非常安静,只有三三两两的大学生前来购买回家的车票。2150次日照跑郑州的火车静静地停在站内,清洁人员正在清理着车上的垃圾。1日之后,这将是日照唯一一列“绿皮车”
像这种“绿皮车”,日照之前总共有3列,分别是:日照—济南、日照—烟台以及日照—郑州。而自从1日之后,前两列将全部换成空调车,只有日照—郑州这一列“绿皮车”。日照市火车站客运处王科长介绍,现在全国范围内“绿皮车”也不是很多了,“速度比较慢,夏天非常热。绿皮车已经逐渐退出客运历史舞台了。”王科长说。
列车员一趟车
要换两套衣服
随后记者登上了这列绿皮车,列车长正在整理着文件,虽然头顶的风扇“吱呀呀”地转着,但列车长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
“绿皮车”与其它列车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空调。记者在该车上看到,虽卧铺车厢每6个床位有一台小风扇,但只能吹到靠近床边的地方。该车卧铺分上、中、下三种床位,躺上去就像木板床一样非常硬。
在硬座车厢,能够有风的地方除了打开窗子透过的自然风之外就是头顶一排小风扇,该风扇比成人巴掌大不了多少,360度旋转,“人一多风扇吹的都是热风。座位坐起来也非常硬,坐得时间长了屁股都疼。”一名工作人员笑着说。据她介绍,由于天太热,一趟车下来,列车员往往要换两套衣服。
由于火车停在站上,车厢里的风扇没有打开,记者在车上待了十余分钟时间,身上已经开始冒汗,车厢里面的温度甚至比露天的温度还要高,“天天跑这个,也习惯了。”列车长说。
该车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车厢内温度高,乘客们心情也比较浮躁,很容易出现小纠纷。
车厢内太热
旅客中途下车
说起“绿皮车”的闷热,来自莒县的柳先生深有体会。2009年夏天,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到甘肃玩,回来的时候买了两张兰州到莒县的卧铺车,车的型号就是“绿皮车”,两张都是上铺。“当时车上是真热,6个人就头顶一个风扇,而且每到停车的时候风扇就停,风扇吹的风都是热的。”柳先生说。
由于实在太热,柳先生和他的朋友找了个硬纸壳不停地扇,“我本来就怕热,睡觉只能等凌晨气温稍微低的时候睡一会。”柳先生说,“从坐上车,身上的衣服就没干过,让汗渍浸得身上味非常大。”
由于实在是太热,柳先生和他朋友坐到郑州时忍不住下了火车,“越坐越热,当时真是坚持不住了,感觉都快要中暑了,宁愿多花点钱也不能再坐了。”柳先生说。从那以后,自己就像得了“绿皮车恐惧症”一般,只要坐车,除了短途,他从来不会选择“绿皮车”。
车票便宜
深受打工族欢迎
虽然“绿皮车”存在车闷热等缺点,票价却便宜。就拿日照—济南来说,“绿皮车”硬座只需要39元,硬卧上中下分别为78元、80元、83元,而空调车硬座则要70元,卧铺上中下分别为124元、127元、131元,要比“绿皮车”贵出一半左右。而且日照这两列“绿皮车”到站所用的时间与空调车并无多大差别,去济南都在6个小时左右,所以“绿皮车”深受学生、打工者的欢迎。
部分打工者是“绿皮车”的忠实朋友,来自莒县的商先生夫妇常年在烟台打工,虽然莒县有直接到烟台的火车,但由于家庭原因,他们往往从日照坐火车去烟台。之前乘坐“绿皮车”硬座只需要74元,而现在需要130元。“我们坐车主要还是看价格吧,两个人一来一回也能省不少钱。”商先生说。
与打工者一样,部分学生也是对绿皮车“宠爱有加”,来自山东体育学院的小李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家在济南,小李几乎每月都要回家一次,没有急事,小李回家的时候都选择39元的绿皮车,“这个火车便宜,如果坐汽车要一百多元,这样省太多了。”小李说。
“我们暑假最热的时候已经在家了,平时坐车没感觉有多热。”小李说,“每到寒暑假最后回家的时候,身上的钱也就剩个车票钱,所以还是便宜点比较好。”
据了解,夏天乘坐火车的乘客中来日照旅游的占大多数,“对于夏天乘坐火车的乘客来说,更换成空调车对乘客来说要舒适很多。”火车站一相关负责人说。据该负责人介绍,每到夏天乘坐火车的人数能增加两成左右,“来旅游的游客可能更多地考虑舒适度,对这几十块钱差价并不是那么在乎。”该负责人说。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