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兖镇小马青社区系列报道之一
记者 张旭 通讯员 刘伟
如果你到过华勤集团,一定会为她现代化企业的独特气质所吸引;但是如果你到过华勤马青社区,那么她的安静祥和、富足和谐恐怕会让你发出由衷的赞叹,“规划高、社区美、群众富”,说她是中国农村的“高帅富”一点不为过。
9月初,记者来到小马青社区采访。一进社区,立刻感受到一股文明和谐的新风扑面而来:一丛丛花木绽放着芬芳,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一幢幢排列整齐的小康楼掩映在长青树丛中,致富信息亭、科技知识园地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街道两侧。这幅“人在绿中,房在树中,村在林中”的文明生态景象,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地地道道的农村。
在社区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牛宜栋。一见面,牛书记便说起了几个月前兖州市委书记张玉华来社区调研时对他的嘱托,“一定要把为群众谋求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引导农民群众增加收入,不断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就要坚定不移地走村企联建路子。”牛书记坚毅的表情告诉我们他的决心。“您能介绍一下村企联建的优势在哪里吗?”面对记者发问,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牛宜栋的回答不假思索,“村企联建一方面农村出让土地使企业获得了赖以发展的土地,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后反哺农村,这是村企双方获益的好事。”
“且不说每家每户水、电、暖、气、新农合、农村养老费用全免,而且村里的年轻人都可以到企业上班,又有土地出让收益,又有工资性收入,这种优势无可比拟。”
据牛书记介绍,每年村民每人仅是土地出让收益便可达2000余元,这比起“一季棒一季麦”土里刨食强得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依托企业做起了早点、小吃的小生意,2011年,社区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9600平方米商业一条街,招进20余个项目,直接投资100多万元。“170多间门面全部租赁出去,餐饮、娱乐、服装、百货,咱这里一应俱全,为居民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富起来的村民有的干脆租间门面在这里做起小老板”。
“壮大集体经济,是惠民、富民的基础。”牛书记的话掷地有声。2008年,在没有集体积蓄的情况下,牛宜栋通过筹措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建了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吸收村里的闲散劳动力组织施工队伍,承揽了两条道路修建工程,实现了80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2009年,小马青村被授予“山东省旅游特色村”,面对这一发展机遇,该村民发展旅游服务业,目前,全村已有农家乐旅游接待户8户。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新的旅游景点,该村又开始着手改变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观光农业,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把有限的380亩土地全部改种了效益高、见效快的树苗、花卉。统一从外地购置核桃、红果冬青、樱桃、高原之火、金丝黄柳等13种树苗10万棵,此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兖州市场前景好,预计每亩可收入1.5万元。为增加农民收入,帮助村民进驻村企业上班,对剩余劳动力加强就业培训,引导家庭妇女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手套等劳保用品加工,组织村民开展家政服务,完善农民创业帮扶措施,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借着村企联建的东风,小马青社区又接连开办了金凤种鸡、鲁顺建筑等多家集体企业,集体经济逐步壮大,2011年实现村经济总收入2.12亿元,集体经济收入7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0元,富而美的小马青社区成为闻名全国的“明星村”。
据记载,“马青”之名最早见于明朝初年。相传当时此地东南曾设皇营,驻有大批兵马,将此地作为放马的牧场,故称“马青”。依托明代皇营,马青青史留名;依托村企联建,褪去了历史的沧桑的小马青社区更加焕发了新时代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