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喜迎十八大,展示新成就”综述之民生篇
记者 张树锋
在全省率先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十五年”全免费教育、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全覆盖、在全省率先为75岁以上无养老金收入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实现残疾人从出生到大学的全程救助……十年间,兖州市的民生保障工作走在全省、济宁兖州市各县兖州市区的行列。
民生十年,是兖州市坚持以民为先,以民为重,为民谋求福祉的十年。
十年来,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始终认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群众谋求幸福生活。只有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才能真正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体现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于是乎,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针对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系列民生举措陆续实施。从2002年起,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列出“为民办十件实事”的清单,并严格落实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连续至今已有十个年头。每年的“为民办十件实事”,涉及到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教育、就业、住房、公共设施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保障体系密切相关的领域,可谓说是件件实事都办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回首每年的倾心为民所办的实事,值得关注的是每件都具有普惠性。无论是农村的老百姓,还是城区的兖州市民群众,都是受益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民生保障工作的大投入,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群众为这样的事实欢呼叫好:做一名兖州人,真的很幸福。外地人也对兖州的社会保障投来羡慕的目光。
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表示:只要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人民群众得实惠,投入再多的钱也值。
在兖州,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攀升,不仅仅体现在为民所办的实事上,在人民群众的收入上体现得更直接: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9元。到2012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200元。
十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接近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近4倍。人民群众的收入大幅增长,得益于兖州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得益于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就业政策的导向正确。
说起民生,不得不提及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在完成兖州市镇教师工资统筹后,2006年小学和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学生的全免费,比全国提出义务教育免费提前了三年。随后,又免除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费。2012年,兖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从2010年起,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拿出5个多亿的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全兖州市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改造提升教育教学设施。无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兖州市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
不仅仅是教育上的投入巨大,在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医疗保险、贫困救助等方面也是兖州市民生保障的“重头戏”。率先完成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农村医疗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在完成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医疗补贴,提升报销比例。连续多年调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2010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先看病、后交钱”的诊疗模式,只要是兖州的群众不用先交钱,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服务。2012年,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又列支1000万元用于大病医疗救助专项基金,群众重特大疾病可有几万到十几万的救助。
在医疗、养老保障上,农民群众和城镇居民,也都能享受到不同比例的报销,困扰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兖州得到有效解决,兖州超过65岁老人可以每月领到养老金,晚年后顾之忧得到有效解决。
在住房上,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对城区的棚户区进行全面改造,近万户群众住进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宽敞明亮的楼房。拨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困难群众和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改造,城乡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