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兖州经济开发区(大安镇)以兖州市实施企业“三创”工程为动力,立足辖区内骨干企业多、涉及产业多、潜在资源多的实际,按照“做优龙头、做强骨干、做大新生”的思路,因企施策,因势利导,点面结合,立体推进,不断创新企业发展动力机制,1—8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08.7亿元、利税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和27.3%,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增长26.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增长32.3%,年内将有2家企业销售收入均过100亿元,企业群体发展新成果与日俱增,呈现出旗舰领航、百帆竞发的强劲态势。
一是建立“大规划、重优选”引导机制。依托兖州市城兖州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委托同济规划设计院、山东医药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着手修编完善北站物流园区、精细化工园区、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园区等专业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届时新引新上项目将严格按控规“分类别进园、分产业入区”,在企业招商项目引进上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产业发展类别和规模上实现“有所扩张、有所限制”。同时,遵循定向错位和精细链接的产业招商新思维,细化完善项目入区论证制度,凡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要求、财税贡献小的“两不一小”项目,一律不上,骨干企业的产业集群化步伐明显加快。
二是坚持“强方阵、育品牌”培育方向。鉴于辖区内集结着本兖州市三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企业,既有以齐鲁工装、翔宇化纤、联诚集团、大丰机械、益海嘉里等为代表的全兖州市乃至本地域的行业龙头企业,也有华航电子、经典重工、澳星重工、育达医疗、大禹中医药、爱密特物流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针对企业产品技术和兖州市场优势,实施“一对一”专业化培植和个性化服务,促其释放潜力,彰显特色。一方面,对依靠多年发展,自身已有较大产能规模和兖州市场份额的20家龙头骨干型企业,作为第一方阵,促其在“高速车道”上稳控快车、提速前行;对近年来在行业兖州市场上奋力搏杀,产品技术日臻成熟、产能规模快速扩张的一批成长型企业,作为第二方阵,促其陆续驶入“高速车道”。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品牌兴企战略,拓展和放大今麦郎、白象、大丰王、金龙鱼、山拖泰山等国家级、省级驰名商标的名牌效应,不断提升国内外兖州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培育和叫响锋剑、兖隆、DY(迪一)、智美等实力型商标,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比较优势。
三是打造“立体式、保姆型”服务品牌。秉承企业有事不撒手、企业无事不插手的理念,依托园区投资服务大厅,优化“服务平台”,畅通“服务快车”。对重点企业和招商项目,由区(镇)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牵头,成立了63个包保小组和会战指挥部,围绕生产运营、项目推进、职能服务、设施配套等关键环节,有的放矢地搞好协调服务。对企业外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户籍、暂住证明等,由专人协助办理,其子女入学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优惠待遇,从而让各地客商在真诚贴心的服务氛围中“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王洪雷 李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