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事处领导的赞许和家人的支持下,张典英的团队开始慢慢壮大,越来越多的居民想体会鼓乐团的激情。张典英的训练场从此鼓声震震,由一人漾出的涟漪变为团队激起的浪花,从台东社区涌向整个岛城。
十年变化
身体好笑颜开
张典英的女儿告诉记者,在初组团的3年里,张典英的旧病几乎未犯过,即使之后会有些小毛病,却康复得很快,这个转变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心情好。
很多退休的老人赋闲在家,能做的事情不多,儿女又不在身旁,这样的空巢老人很容易钻牛角尖,长此以往不仅身体得不到锻炼,心理也逐渐萎靡。张典英的团队将这样一群失去工作重心的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重新感受到集体生活、邻里爱心,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十年前是我挨家挨户地拉家常,把姐妹们拉到团里;现在呢?都是姐妹们找熟人问‘认识张团长么?介绍我进她鼓乐团吧’类似的话,大家都明白想要生活得开心,必须走出家门,找到自己在社会的新定位。”张典英感受到群众的变化,从心态到身体都证实民俗团带给社区群众的益处。“队伍里八十多岁的陈老师看起来顶多有七十岁,还有几个患有癌症的鼓友,手术之后就加入我们,现在心情好了,身体恢复得都很快。”
提到整个社区,张典英自豪地告诉记者,她的团队是全青岛第一个公益性质的演出团,她们的演出从不收费。
10年间,张典英的大鼓越打越响,张团长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甚至岛城五六个表演团的领鼓曾经都是张典英的学生。鼓乐也让更多的岛城老年人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让民俗文化在岛城遍地开花。
本版撰稿
记者 王晓先 实习生 陈瑶
锣鼓喧天中声动世界
在2003年到2012年的近十年里,张典英每年春节、五一、十一都会去老年公寓慰问演出,警备区、炮兵连也是她春节、八一时的表演场。虽然表演的锻炼让她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但高负荷重压力的日子偶尔也使曾经的“老朋友”来探望她。
在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时,张典英率领120人的团队应邀参加了倒计时表演。但在倒计时前一周,忙于排练队形的她却病倒了,插着胃管的张典英急得哭了。“参加奥运会是我的梦想,为了它我准备了两年。我当时躺在病床上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参加奥运会我死不瞑目’。而且这么多姐妹都靠我组织,如果我上不了战场,整个队伍就散了。”张典英说。
倒计时100天的早上,张典英挂完吊瓶就直奔奥帆基地,准备下午的演出。演出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刚刚还萎靡不振的张团长表情丰富、奋力敲打,生龙活虎得就像是20岁的年轻人。火炬传递时她打鼓助威,突如其来的心绞痛让她被人架下去。即使如此,张典英依然坚持为奥运会开幕的演出备战。她的精神感动了知情人,她的名字也为更多人熟知,她被赞为“岛城第一驴”。
2008年8月底,奥帆中心东边的整个码头都是张典英的团员,足足120人。张典英拉上女儿一起领鼓,一同加油助威的还有张典英8月8日凌晨出生的奥运外孙女,子孙三代在喧天锣鼓中向全世界敲响中国民俗乐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