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庙镇在做好后进村转化工作中,立足于“增强治理针对性、增强政策支持力度、增强班子战斗力、增强工作规范性、增强群众满意度”五个方面,通过抓班子、建队伍、扩民主、强监管、保稳定、促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对该镇8个后进村进行了集中整治,明确了各村的整顿方向和发展思路,后进村整顿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领导联村、系统调研,增强治理针对性。该镇成立由党政班子领导任组长的“后进村”整顿工作小组,结合包村联户,积极联系联建上级单位,借助上级党组织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后进村制度,实行每位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个后进村、担当村第一书记的办法,每月到村调研指导工作不少于5天,对全镇“难点村”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一组一法”的原则,做到分类指导,对症下药。
政策倾斜到村、积极扶持,增强政策支持力度。镇直属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为后进村提供优质服务,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在农资信贷、扶贫开发等资金扶持和干部培训、民政优抚、低保、优良品种推广、农业科技培训、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加强政策倾斜,同等条件下,后进村优先,改善该村发展环境。
健全组织、建好队伍,增强班子战斗力。切实做好“后进村”领导班子的培养工作,组织后进村村两委定期学习、给后进村的党员上党课,加大对后进村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通过学习培养,村两委班子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明显增强,党员的素质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后进村”干部的素质和本领得到了加强。
健全机制、扩大民主,增强工作规范性。建立健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将党员发展、村财务收支、惠农政策的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一些重大事项纳入公开内容,健全完善 “四民主两公开”的工作机制,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并做到了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形式、公开清单、公开资料归档、公开栏建设等“七个规范”,村级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化的正常轨道。
改善基础设施、方便群众生活,增强群众满意度。针对该镇南周村、刘沙沃村、洼王村存在的道路问题,结合包村联户,积极争取帮扶政策,通过多方筹资,为南周村修好了村内主干道,为刘沙沃村年久失修的破损道路进行了修复,硬化了洼王村多年以来的泥泞道路,疏通了洼王常年堵塞的沟渠。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事,方便群众生活,解决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行路难、排灌难等突出问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雷娉)
王连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