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卫生局坚持把中市中区精神融入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把惠民生、改机制作为践行中市中区精神、推动卫生事业跨越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带动各项工作实现突破发展。
坚持群众利益优先,以卫生和谐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市中区卫生局围绕满足居民健康新需求,大力实施群众健康惠民工程,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强化卫生行业医德医风和廉洁行医教育,切合患病群众的真正需求,调剂医患关系和谐发展。1-9月,市中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病人满意度水平在98%以上。卫生事业的和谐还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阳光“普惠”上,今年以来累计为25509名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两癌”筛查,为1465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实施分娩补助,为7682人新婚夫妻开展免费婚检,为1514名孕前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等,一项项惠民活动、一条条便民举措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如今,市市中区居民健康有人问,患病医疗不发愁,健康文化自然成型。
坚持医改方向,破解卫生事业发展难题
随着新医改进入“深水市中区”,医改每向前推进一小步,都充满着荆棘和坎坷,旧的管理模式和体制考验着卫生人改革的意志和决心。面对困难和矛盾,市中区卫生局逆难而上,对束缚发展的旧机制频频“亮剑”。针对新农合基金支付压力上升的实际,果断实施支付方式改革,改变原有费用控制单一方式,采取总额预付、单病种限价、床日限价等“组合拳”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针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强问题,对旧的卫生管理模式“动刀”,坚定推行医药体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健全完善以绩效考核为核心试水岗位薪酬制度,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针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薄弱问题,积极推进农村卫生一体化转型升级,成立三个督导组,落实包干,有的放矢,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坚持服务方式创新,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
医改推进过程中,市中区卫生局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理念、体制、机制、管理、功能为创新着力点,突破定势,敢于出新,深化医改取得新突破。为满足城市中区群众不断提升的健康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市中区家庭医生式服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电话诊疗等方式,免费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对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促进了社市中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工作的开展。在市中区16家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12000人次享受到了政策优惠,为患者垫付住院押金3600多万元。在市中区启动了“百名专家进千村”工程和“卫生保健进农户”活动,实施城乡对口帮扶,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市中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查体20万人次,免费咨询40万人次。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使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疾病预防和身心健康方面得到了实惠,一个覆盖市中区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真正实现了慢病能防、大病能治、城乡居民看病就医有保障的良好格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