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鸡黍镇把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不断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示范引领,丰富活动载体,乡村文明行动成效显著。
瞄准“切入点”。该镇以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为契机,为西李村等15个村积极申报“省级生态村”,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1处、购置环卫专用车1辆,建成垃圾池900余个。积极筹集配套资金700余万元,建成农村公路78公里,网络化超计划完成10公里。把村级卫生保持、垃圾池清理标准等分别进行细化量化,实行百分制考核制度,聘用保洁员130余名,由镇环卫所负责抓总考核,村干部负责督促检查,保洁员抓好具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镇域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找正“突破点”。该镇从村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入手,把“包村联户”与农村六大工程建设、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后进村转化等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包村帮扶工作组“第一书记”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对7个后进村在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和扶持,一村一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顿转化方案。今年以来,全镇已开挖沟渠36.5千米,新打井28眼,新建农家书屋4处,安装路灯120余盏,更换变压器8台,新安健身器材7套,新栽种苗木1.5万株,实现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的双丰收。
抓紧“关键点”。立足“省级中心镇”、“市级文明镇”的高标准,在全镇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通过在镇直各部门、单位、各行政村张贴文明礼仪用语,在主要街道路口悬挂标语横幅,广泛开展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多种形式,积极号召广大村民群众,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比典型找差距,对照典型创文明,家家争做文明户,人人争做诚信人,不断提高农民素质,积极传播精神文明。今年,该镇已有涂行善、杨成伟、李忠玉等3位同志荣获“济宁好人”光荣称号。
做实“着力点”。该镇在大力实施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站点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和服务效能的同时,还不断丰富活动载体,积极繁荣农村文化。在全镇广泛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五好文明家庭”、“洁美雅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系列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建设“文明一条街”、“廉政文化墙”、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和培养庄户剧团、农民文艺队等,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乡村文明行动”深入人心。目前,该镇已建成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2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金乡县级文明村12个,金乡县级文明单位6个。(周瑞香 杜冬菊)
莫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