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1月6日讯 章丘大葱“嫁给”全聚德、盆栽蔬菜可以卖到80元一盆、鲍芹用牛奶喷洒、给黑猪洗澡听音乐……“土特产”并不止意味粗糙与原始态,特产“裸卖”的时代一去不返,章丘市“土货”经过“化妆打扮”,嫁给时尚餐饮企业、进驻高档酒店与超市成为商务精英和外商们的抢手货。
黑猪肉们的高端化演绎
成群的黑猪在220余亩果园内散步吃草,舒缓的音乐弥漫山涧中,猪还可以在池子中游泳做运动、有专用跑道和席梦思……如此神奇的“养猪方式”却是章丘市乐虎有氧土猪生态养殖基地最常见的一幕。
该基地由回乡创业优秀大学生李少清夫妇于2009年4月创办,李少清向记者介绍,“土猪从猪仔的时候就听音乐,还有席梦思的床,促进它们充分的运动,从60斤以后就开始吃绿色的青储的玉米秸秆和苜蓿草,保证土猪的安全和健康,一直到最后的安乐死、屠宰出栏进入市场,除了加工还没有运作外,基本上实现了产业链的整体运作”。
用养孩子的方式在养“黑猪”使章丘市乐虎有氧猪肉在市面上已经卖到80块钱左右一斤,而整个章丘市这样的“高端化”农产品随处可见:总面积1500亩的章丘市相公庄镇牛一特色品牌基地中月光一号芹菜、改良马家沟芹菜、黄金白菜、水果萝卜、有机韭菜、荷兰土豆、生姜等在济南各大超市畅销,附近村落更发展成有机蔬菜基地。而最近,牛一特色蔬菜基地又推出盆栽蔬菜,有机种植的菠菜、油菜装进特殊土壤中放进酒店,让消费者现场采摘烹调,彻底吃上“放心菜”,这种盆栽蔬菜在酒店大约需要80元左右一盆。
记者进入辛寨镇鲍芹特色品牌基地后发现,市面上价格极其昂贵的章丘鲍芹走的也是高端生产,鲍芹种植户施用有机肥,辅以废芝麻、黄豆、棉籽油等优质肥料,并按照比例喷施牛奶,促使叶茎更加鲜翠,香味更加醇厚,采用杀虫灯、色板等物理措施防治虫害。
章丘市农业局首席大葱专家胡延萍介绍说,“如果一个仅被理解为生态和自然的‘土’字能解决销售问题,但解决不了巨大盈利问题。高端化、品牌化才是土产产业的终端之路。”
“嫁给”烤鸭的大葱:终结土产“裸卖”时代
“葱高、白长、脆嫩、味甜”传统中的章丘大葱一向是在市场中“裸卖”。而山东大汉蘸酱生吃、卷进煎饼的食用形象也成为一贯的思维定式,大葱也有自己的时尚之路。10月26日,章丘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定农餐对接战略合作协议,章丘市为全聚德专供绿色无公害大葱,首年供应量即达600吨。
在签约现场,全聚德集团总经理邢颖介绍说,吃全聚德烤鸭,配以章丘大葱,历来食客最讲究的烤鸭吃法。通过此次合作,自11月开始,全聚德在京直营店将一年四季专用章丘大葱,预计首年供应量可达600吨。未来全聚德集团旗下的品牌企业全聚德、仿膳、丰泽园、四川饭店都将使用章丘大葱。
章丘市市长刘天东介绍说,中国土特产品市场由于产品缺乏包装,使得中国的土特产品裸卖现象很多,而更多的产品包装还是存在于简单包装袋加产品的低端化包装阶段,造成了中国土特产品过于低俗化,没有品牌,没有包装、没有卖点、没有形象的“四无”产品影响了土特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及消费者购买前后欲望的不平等。
2012年10月27日,一颗身高2.23米,葱白1.2米,单株重量800克的章丘大葱抢得“葱王”称号,章丘市绣惠镇王金村大葱种植大户苗发润荣获本届大葱“状元”,赢得10000元奖金,借助“大葱状元”活动为“土特产”造势的宣传策略章丘已达十年之久。近年来,章丘市的“土特产”产品策略、市场策略以及品牌意识逐渐成熟,精美的工艺礼盒包装、独特地域文化造势、商标注册意识,使得章丘的土特产品越来越受高档商家青睐,价格稳定。章丘市济南晶荣食品有限公司的草莓酱、黄桃酱等批产品更是漂洋过海,远销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