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通"让老人生活无忧
齐鲁网青岛11月16日讯(记者 谭文宝 通讯员 万冬华)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子女却守着"空巢",他们年事已高却要自己看病,孤寡、高龄的他们寂寞而又无奈……如何让孤寡、高龄独居老人安享晚年?青岛市李沧区通过开展"银龄幸福工程",向社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美丽的答卷。
银龄幸福工程
李沧区现有11个街道办事处,121个社区,截止2011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5.43万,占总人口的15.54%,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9673人,80岁以上独居老人、孤寡老人1521人。
多年来,李沧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老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把老龄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先后出台了《李沧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李沧区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把老龄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坚持每年定期研究部署老龄工作的会议制度,坚持每年为老年人办1-2件实事,连续多年将惠老实事纳入民生工程......
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家庭纯老年化和老年人高龄化、独居化等特点逐渐显现的问题,李沧区针对60岁以上孤寡、80岁以上独居老人的服务相对滞后等突出困难进行了深入探讨。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重点保障孤寡及高龄独居老人与适度普惠其他老年人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起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精神慰籍、安全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为老服务体系,打造以基层老年协会组织为依托、以社会组织服务为平台、以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具有李沧特色的"银龄幸福工程"。
"一键通"让老人生活无忧
政府为老人配备具有GPS定位功能的"一键通"呼叫手机,是"银龄幸福工程"孤寡、高龄独居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的呼叫服务系统网络,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24小时服务。
"银龄幸福工程"开启前期,区老龄办选择了老城区街道、村改居社区的街道和老年人较多的街道先行试点。对试点范围内的孤寡、高龄独居老人进行了全覆盖式入户调查,准确掌握了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经济状况、服务需求等信息,最终将72名符合条件的孤寡及高龄独居老人纳入"银龄幸福工程"试点服务范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2年7月27日,李沧区"银龄幸福工程"全面启动,将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孤寡、高龄独居老人全部纳入服务范围,为每位服务对象配备了具有GPS定位功能的"一键通"呼叫手机,通过先进的呼叫服务平台,根据老人需求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包括调度110、120、119、社区老年人协会、助老服务站、专职服务员、亲戚、志愿者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执行相关紧急救援、预约专业护理、临终关怀、术后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家政服务、节日和生日礼品慰问等,使孤寡、高龄独居老年人享受政府买单的各项服务。
社会参与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
不用掏一分钱就能享受到买菜买米、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的免费服务,很多老人乐开了花。这些服务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成果。
"银龄幸福工程"是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老龄委牵头,区老龄办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规划指导、组织实施及监督工作。首先注册成立了民办非企业组织--"银龄幸福助老服务中心",负责对全区助老服务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指导协调、评估审查、督促检查;对全区符合条件的孤寡、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呼叫服务,并对有条件的老年人根据需求提供有偿服务。各街道也相继成立了助老服务联络中心,中心主任由各街道分管老龄工作的领导兼任,联络员由街道老龄工作人员兼任,主要负责对所辖各社区的助老服务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对本街道申请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进行入户评估和审核上报,以及组织开展各项助老服务活动。各社区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设立助老服务站,主要负责建立社区老年人档案;组建低龄健康的老年志愿者队伍,并派遣其为高龄独居老人开展"以老扶老"的"一次探望、一脸笑容、一声问候、一点帮助"的"守望工程";帮助社区化解矛盾、清理卫生、动员拆迁、维护社区安全稳定;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等。同时还积极动员和组织辖区内社会团体和居民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关爱助老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