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12年,兖州市农业在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兖州市农委的亲切关怀下,良种良法结合,技术措施成熟,粮食实现“十连增”,迈上了十亿斤台阶。其中,全兖州市小麦平均单产550.4公斤;玉米生产克服了粗缩病影响,全兖州市平均单产605公斤,高产攻关田经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实打验收,亩产达到1008.98公斤。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得益于我们多年来推广落实各项栽培技术措施,浇好小麦越冬水是其中关键技术措施之一,不仅保证了小麦的安全越冬,还能够实现冬水春用,为春季麦田管理争取主动,越冬前进行浇水已成为兖州农民小麦种植习惯。
秋种基本情况2012年,兖州市小麦种植面积45万亩,品种以济麦22、济南17为主,占到全兖州市总面积的95%,适宜播期内播种面积41万亩,占到总面积的90%,小麦播种后及时指导农户进行了压水,小麦出苗质量好,苗全苗齐,全兖州市平均基本苗15.3万。虽然从秋种截止到目前,全兖州市累计降雨量仅有30.7mm,比常年同期偏少30%左右,且降雨量小,多为无效降雨,但由于我们实行了播后压水,小麦田间墒情比较适宜。目前大部分麦田群体适中,个体长势健壮,处于4——5叶生长阶段,单株茎蘖3.6个,单株次生根4.2条,亩茎数46万。从目前到小麦进入越冬期还有10天左右的时间,预计到越冬期,小麦能够再长1片叶,亩茎数达到65万左右,实现壮苗越冬的目标。
今年秋季,兖州市整建制实施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全兖州市7个镇均建立了“十、百、万”高产创建项目区,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建立了各项试验展示田。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实行技术人员负责制,每个片区都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田间调查及项目实施各项工作。项目区小麦均在10月8—12号之间播种,播后进行压水,目前田间长势均匀,个体健壮,亩茎数达到50.3万。
主要工作措施在今年秋种工作中,我们加大了农技农机结合力度,重点推广了小麦“双宽”种植模式,购买了108台小麦宽幅播种机,免费发放给部分镇村,召开了全兖州市秋种现场会,印制了400幅《2012三秋生产技术要点》布幅,发放到全兖州市小麦种植村,秋种期间,所有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宣传,保证了秋种质量。为切实改变农民传统观念,更好的推广小麦“双宽”技术,11月23日,农业局联合兖州市农机局、开发办等单位召开全兖州市小麦“双宽”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会议召集了部分农机手和种粮大户参加,采用先现场参观后进行座谈的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今后几年内,我们将把小麦“双宽”技术与夏玉米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作为兖州市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中关键技术加以应用,确保兖州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为更好的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确保工作实效。秋季在玉米收获前,兖州市农业局联合兖州市邮政局在全兖州市开展了“粮王大赛”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把该项活动作为以后的常规工作开展,参赛对象是全兖州市种粮农户,其中小麦亩产达到65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的种植户都可以报名。作物收获前,兖州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对报名参赛的农户,进行实打验收,根据实打验收结果,选择前十名进行奖励,今年玉米“粮王大赛”最高单产达到798公斤,获得5000元的物质奖励。通过“粮王大赛”活动的开展来进一步助推高产创建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兖州市粮食持续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加强以浇好小麦越冬水为主的冬前麦田管理各项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浇冬水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小麦即将进入越冬期,兖州历来有浇小麦越冬水的习惯,多年来,我们也把浇好小麦越冬水作为保证小麦产量的一项关键技术进行推广落实,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将浇越冬水时间定为11月底-12月初,技术资料已下发到镇村,技术人员正在进村入户,进行宣传、督导,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制作了电视专题节目,多方位、多渠道宣传,确保在12月10日前浇完越冬水。实践证明,浇好小麦越冬水能够沉实土壤,弥实裂缝,有效预防冬季低温冻害,确保麦苗安全越冬,同时可有效应对兖州市常年早春降雨稀少的气候特点,保证春季小麦田间墒情,达到冬水春用,为春季麦田管理争取主动,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到拔节期,实现调节小麦群体大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