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6日讯(记者 胡磊)对近日备受社会关注的“45天速成鸡”事件,4日,山西省农业厅公布调查结果称,粟海集团肉鸡的代谢物残留以及饲料样品均符合国家标准。随即,业内人士对这一结果提出质疑,同时,多地被爆出“速成鸡”检疫形同虚设,使这一事件继续升温。
据山西农业厅网站消息,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鸡肉中4种代谢物残留和氯霉素残留进行了检测,结果符合农业部第235号公告关于动物性食品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的规定。
此检验结果一出,立即招来质疑。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农业部第236号公告中,一共有12种残留物检测,其中涉及鸡的是8种,但此次却只检测了4种代谢物残留和氯霉素。
而且,被检测的4种代谢物,只有其中两种药物是“禁药”,另2项检测物根本不在第235号公告要求限量或禁止的范围之内。
此外,检测结果中关于速成鸡体内的抗生素残留物具体含量,及“从未使用过”硝酸银等描述,也被认为语焉不详、疑点重重。
同时,“45天速成白羽鸡”养殖及屠宰环节中又一安全隐患被爆出——— 昌邑、承德等地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形同虚设,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能拿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重重“内幕”不断爆出,加剧着人们对鸡肉食品“身份”的担忧,身边哪些鸡肉可以放心食用?济南市民仍在不断期盼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