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2年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13万辆,其中汽车达到57万辆。仅2012年,全市新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达到12万辆。汽车越来越多,道路却越来越挤。道路更好走些,这成了百姓最普遍的期盼之一。同样,实现城区道路畅通,是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昨日,记者采访了市民、人大代表,他们畅所欲言,希望能有效缓解城区交通难题。
交通现状:三线城市的“大城市病”
许多济宁市民心中存有一个疑问,济宁这座三线城市为何竟也染上了“大城市病”,交通拥堵严重呢?每天,上下班的早晚高峰时段,洸河路、太白路、共青团路等几条城市主干道交通压力激增,老城区汽车保有量同道路里程数矛盾凸显。80后李女士坦言,私家车行驶速度慢,公交车等待时间长,每天上下班所花费的时间并不算少。当初,她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物质生活,逃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仅想在小城市寻找安逸、舒适的生活。如今,小城市中的幸福感却被拥挤的交通一点点吞噬,所剩不多。
这几年,城区交通问题成为政府与百姓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破难题、治拥堵,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采取一系列新措施。2011年10月济宁市公安局出台《关于调整市区行车路线的通告》,优化城区交通组织,缓解城区道路交通拥堵。2012年12月,再次出台《关于调整市区行车路线的通告》,部分道路改为单行道,某些路口实行“禁左”。2012年11月10日,《关于加强济宁市城区机动车停车场管理通告》开始实施,缓解停车难题。
去年,我市又将“城区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在一年时间内,创建了8条城区严管街示范道路,全面完善2条道路交通诱导标志,进一步优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周边交通环境,年内城区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建设公交换乘枢纽站5处,新增新型公交车200辆。今年,我市将搭建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电子警察等七个系统,实现构建城区智能化交通体系,同时,启动建设快速公交线路(BRT),尽快推动快速公交线路落地济宁。
代表建议:打通断头路,实现交通微循环
昨日,参加济宁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准时报到。济宁市人大代表、市嘉美广告文化公司董事长王波告诉记者,去年他就提交有关《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交通拥堵现状的建议》的议案,今年他将继续关注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城区交通主干道为“一环、六横、六纵”,各条主干道在高峰时段已处于“过饱和”状态。我市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却正以100辆/天的速度急速增长,而道路面积增加缓慢,由于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与道路需求比例失调,致使城区部分道路拥堵。
我市建成区面积100余平方公里(包括老城区、高新区、济北新区、北湖新区),但是80%的商务区、生活区、行政区等公共资源和居民区与行政单位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仅有的34平方公里范围内。王波说,中心城区只有建成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却汇集了全市汽车流量的70%。这形成早晨出城、傍晚入城的“潮汐”交通流,使本来已处于饱和状态的城区主干道的交通状况“雪上加霜”,交通高峰时期,重要路段、重要节点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
王波建议,新建道路应做到高标准建设,不反复不折腾。将瓶颈路拓宽,实现交通顺畅;将断头路打通,实现交通微循环。面对老城区主干道路难以拓展和改造的现实,发挥支路的辅助功能,分散主干道路的承载压力,科学组织,合理设置,最大限度利用现有道路资源。“今年,鱼台县投资1000多万元,来改造老城区道路状况。”济宁市人大代表、鱼台县公路局局长任伟介绍,除了改善老城区道路之外,鱼台投资修建济鱼线北环段、滨湖大道、济徐高速公路鱼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