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讯(记者 侯雪 通讯员 张青)近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去年1-11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1个、增长41.9%,实际利用外资7.16亿美元、绝对值居全省第4位;新核准境外投资企业25家、增长56%,实际完成境外投资6.1亿美元、稳居全省第2位;完成进出口49亿美元,其中出口29.4亿美元、逆势增长4.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近年来,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商务形势,市商务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全力以赴保增长、保市场、保份额,多措并举促调整、促转型、促创新,全市商务工作特别是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外资、外贸、境外投资分别由2008年的3.9亿美元、32.7亿美元和2551万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7.3亿美元、57.5亿美元和8.6亿美元。
一、突出招大引强,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不仅引入了雄厚资本的注入,并且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市场品牌,实现了"走出去"谋求海外发展空间的目标。太阳纸业抓住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国际纸业开拓亚洲市场的机遇,与其及其他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投资了15个项目,一跃发展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纸企业、最大的高档涂布包装纸板生产企业。华勤集团先后与世界500强企业意大利倍耐力公司和美国固特异公司、美国凯雷集团合资合作,新上了一批外资大项目,直接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全球化的营销网络,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输送带生产企业和顶级轮胎制造商,还将与倍耐力公司合作投资500亿元建设意大利工业园。如意科技2010年投资54.7亿日元成功收购日本主板上市百年企业瑞纳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收购日本主板上市公司的中国企业;去年通过瑞纳公司又引来了伊藤忠商社投资2亿美元并购其30%股权,同时借助伊藤忠商社的海外网络进军东南亚投资设厂,走出了一条"先进后出、先出后进"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二是突出产业集聚,促进结构调整。按照"引一家大跨国公司、带动一个新产业发展"的思路,围绕培植主导产业集群和建设千亿级产业,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入驻济宁,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1家,逐步形成了工程机械、高档纸张、橡胶轮胎、生物医药、高档纺织、新能源新光源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三是突出重心转移,实现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市对外开放工作正在逐步实现"两个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集中突破牵动性强、产业链长的高端核心大项目;由注重引进资金项目向注重引进技术人才转变,突出依托项目引进高端技术和招揽创新人才。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利用外资约32亿美元,年均递增30%以上。近几年若剔除煤电企业,全市涉外企业完成的GDP占全市总量的60%以上,涉外税收约占全市税收总量的40%。
二、打造外贸品牌 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建立大企业联系制度和重点企业调度制度,指导企业综合运用好各项外贸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引导企业参加出口信保,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成功创建省级出口创新基地、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和纺织服装升级示范基地6家,10家企业被列入全省重点培育的国际知名品牌名单,如意科技自主研发的"如意纺"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个县市被评为"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个县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金乡大蒜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的国内唯一原产地证书。今年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164家、累计达到1902家,进出口过千万元企业67家,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68个。
三、扩大境外投资 打造济宁跨国公司 以深化合作、促进双赢为目的,推动对外经济合作提高水平、拓展领域、规范发展。2008年以来共核准境外投资企业76家,累计完成境外投资额19.2亿美元、稳居全省首位。兖矿集团在澳大利亚连续兼并了菲利克斯、格罗斯特、新泰克、普力马等多家煤炭企业,在澳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沪、港、纽、澳四地上市的境外投资企业,累计控制境外煤炭储量62亿吨。如意科技投资3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卡比棉田、面积935平方公里,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同时在澳大利亚投资9622万美元并购该国最大的羊毛贸易商伦普利公司,在日本投资5883万美元并购瑞纳及旗下1000多家专卖店,在香港投资1100万美元建设贸易平台和高档面料营销网点。泗水县被商务部作为外派劳务服务平台样板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