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市区的华联、振华、威百等大型商场,形成了市中心商圈。
◎记者 张军涛 贾文娟 通讯员 邱均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大力培育新型业态,促进服务业增量扩容。发展楼宇经济,打造特色商圈,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层次。
报告还指出,落实各项鼓励消费政策,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积极发展社会养老、家政服务、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加快培育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宝泉广场、九龙城休闲购物广场等商贸项目,新增大型商业设施面积40万平方米。
市民感受
商圈鼎立实惠多
1月8日上午,在华联商厦里,市民刘慧慧正和朋友们一起选购过年的新衣服。春节将至,商场内众多品牌均在大幅打折促销。逛了一圈后,刘慧慧和朋友们每人选购了一件羽绒服,原价1598元的羽绒服打完五折后不到800元,这让几个人开心不已。
1月8日下午,在市区横店电影城售票处,市民小刘和女朋友正准备购票看电影。此时,两人手里还拎着刚刚购买的大包小包的衣物。“现在这周围什么都有,除了购物之外,吃饭、娱乐都能找到好去处。”小刘说,现在,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和女朋友一起开车过来,在逛街购物观影的同时,也能放松一下心情。
随着商业化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我市已基本形成了市中心、经区和高区三大商圈,很多市民消费时,不用再刻意地从经区或者高区驱车赶到市中心。以汽车站、火车站为中心而迅速崛起的经区新商圈,以利群购物广场、海悦国际购物中心、大屋建材商城及正在建设的商贸城项目为中心而正在崛起的高区商圈,使很多市民有了就近选择的余地。同时,商圈之间的竞争也更有利于提升消费环境,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和更好的服务。不知不觉间,功能比较分明的商圈布局开始改变着威海市民的消费习惯,威海的商业竞争开始迈入了商圈竞争时代。
代表委员观点
做强商圈 特色为本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发展楼宇经济,打造特色商圈,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层次,这都和经区打造特色商贸区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人大代表、经区服务业发展局局长王仲夏表示,如今,威海不缺商场,唯缺特色,只有围绕“特色”做文章,威海的商圈才能不断做强。
据王仲夏介绍,近年来,经区商贸业发展迅猛,齐鲁商城、豪业圣迪、永旺购物中心、乐天玛特、
九龙城、银座商城等一批大型百货商场先后进驻,总体呈现规模大、业态全、辐射广的发展态势,充分满足了市民、游客、农村居民及产业大军等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但发展实践表明,一方面,与市中心成熟商圈相比,经区大型商业在区位、名气、客流等各方面仍有差距,很难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已开业商场人均面积2.9平方米,接近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水平(人均3平方米),市场容量基本趋于饱和。
“经区商贸业要想在今后的发展中寻求新突破,必须实行差异化竞争,走特色发展之路。”王仲夏表示,2012年10月,经区专门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青岛、上海、武汉、厦门等地考察,学习各地市的特色街区发展经验。
“今后,我们将围绕旅游、购物、餐饮等主题,加快打造一批规划超前、特色鲜明、规模聚集的商业街区,打造特色品牌,凝聚人气、拉动消费、繁荣商圈。”王仲夏说。
意识到特色的重要性,政协委员、威海九隆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卫国早已着手行动起来。“如今,网购对很多实体商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做商圈就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而要让人们把逛街当成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他说,因此,现在一定要跳出购物来设计商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