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南潜心研究花卉苗木栽培,全部无偿提供给市区搞绿化
客厅里的“爱人如己”和“服奉乐”
齐鲁网讯 1月11日(实习生 王圆园)她曾是高中期间的学生领袖,带领学生抗议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她曾是复旦大学数理系的高材生;她曾参加学潮,放弃学业,投身于解放区革命;她曾被错打成反革命蒙冤26年;她曾在离休后的30多年里,保洁道路1万余公里,义务为禹城市培育苗木28万株,开垦绿地6800多平方米,;她曾向公益事业、灾区群众和贫困学生累计捐款20多万元……
她就是张星南,2012年9月13日22时30分,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在她一生唯一的存折上,仅仅剩下22.43元。在骨灰盒里,只留下她的一缕白发和一副戴了多年的眼镜。
1923年农历10月19日,张星南出生在河南省邓县彭桥乡张家庄。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的邓县,也曾经是范仲淹为官并创作《岳阳楼记》的地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和忘我精神深深扎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印在她的心里。
1948年2月张星南来到了位于苏北的解放区。1949年5月,作为解放上海大军中的一员,张星南参加了接收上海的工作。1949年底,她积极响应组织"知识分子到三个解放区"的号召,报名来到了山东,先后在山东省委、渤海党委、洛北区委工作,最后定岗于禹城团县委。从此,张星南与这座鲁西北小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满月的大儿子送乡下 18天的小儿子找人看
来到禹城的张星南,担任禹城十里望区团委副书记。后经人介绍、组织推荐,她与伤残军人、禹城公安局副指导员王茂富结成革命伴侣。有些人当时很不理解,"他为革命光荣负伤,我要照顾她一辈子。"她曾这样给人说。
1953年夏天暴雨成灾,徒骇河在禹城火车站附近开了一条大口子,一些村庄被淹。张星南在范庄村蹲点,白天与群众一起抗灾,晚上则挨家挨户为群众看房子、查水情。有困难,她毫不退缩;有危险,她冲锋在前。为了不影响工作,大儿子刚满月就送到了乡下,小儿子出生18天就找人代管。此时,她心中的愿望只有一个:为党的事业,为建设新中国拼命工作。
无缘无故 扣上"莫须有"的罪名
1954年秋天,正当张星南信心百倍投入工作的时候,一封举报信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举报信诬告她为反革命分子, 没有调查,也几乎没有讯问,她被以"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隐瞒历史"的罪名关押起来,与家人划清界限,不允许与两个孩子在一起,并勒令离婚,遣返原籍,接受改造。
离开禹城的那天晚上正值农历八月十五,在万家团圆的时刻,丈夫送她去火车站。两个人走到县城外两棵大树下,心如刀绞,丈夫擦着火柴把两张离婚证烧掉了。上车前,丈夫把两个孩子抱到她面前,大的一岁多,小的才只有两个月。张星南含着眼泪把孩子抱了又抱,亲了又亲,生离死别,难舍难分,但此时是不得不分。
经常拉去批斗 眼睛被打失明
在河南邓县彭桥乡南岗村初级农业社,乡亲们敞开胸怀迎接了这位不像"坏女人"的女人。高强度的劳动让她喘不过气来,但她却为又一次获得了为党工作的机会而高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常为思念年幼的孩子和丈夫而以泪洗面彻夜难眠,但是,第二天,她会照样带着微笑出现在乡亲们面前。
在组织的"关怀"下,丈夫又不得不与别人结了婚,她仅有的一点希望破灭了。1957年,在一些好心人的一再撮合下,张星南成了家。丈夫王金兵是个讨饭长大的老实人,小她整八岁,家在湖北省光华县(现老河口市)纪洪镇红云村。结婚后,育有一儿两女。由于张星南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每次政治运动来临,她都首当其冲,成天被揪来斗去。随着政治运动的升级,对她的迫害也不断加剧。1968年,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又狂飙突起。一伙人在批斗时,将她的左眼打肿出血,起初看东西模糊不清,20天后,左眼完全失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