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征细管、科学聚财,财政实力逐步壮大。全面拓宽聚财视野,丰富聚财手段,毫不松懈抓征管,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一是剖析重点税源抓收入。深入开展会计质量信息检查和税源调查活动,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分析和管理,确保对纳税大户的征管措施落实到位。二是落实责任目标抓收入。将收入任务按季度、按月份分解落实到财税部门和各镇街,完善税收收入目标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了各级抢抓收入的积极性。国税部门组织地方收入达到61001万元,完成任务的81.56%,比上年增长2.77%;地税部门组织地方收入达到157663万元,完成任务的101.38%,比上年增长24.7%。三是强化综合治税抓收入。将综合治税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镇街,完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重点加强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地方建材业、装饰装修业、餐饮住宿业、房屋租赁业、交通运输业、采煤塌陷地土地使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税收征管,着力加强零星税源的排查控管,防逃堵漏,确保收入任务全面完成。通过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共增加地方收入1.13亿元。四是规范非税管理抓收入。建立部门之间非税收入管理联动协作机制,加大对土地出让金、罚没收入、排污费、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税费的监管力度,不断壮大政府非税收入规模,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支持发展主动有为。认真贯彻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大做强财源经济。一是支持招商项目落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对全兖州市定点招商项目和经贸洽谈活动给予经费保障,对有项目落地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对引进的重点产业项目按照政策减免相应收费,促进了一批项目落地建设,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形成。拨付资金3395万元,奖励发展经济成绩突出的镇街、企业及个人,调动了各级狠抓招商引资促进项目落地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政策整合资金,巩固壮大骨干财源。坚持政策扶持与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相结合,预算内拨付资金13700万元,支持企业治污减排、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推动工业经济扩规模、上档次。积极对接上级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政策措施,申报项目120个,争取扶持资金24854.4万元,比上年增长14.34%,全兖州市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扶持后续财源。深入中小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创新思路引进山东新设立但未在兖州开展业务的9家银行,来兖州市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利用外地金融资本助推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四是提速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开辟新型财源。集中财力推进兴隆文化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大型实景演出《菩提东行》成功首演,商贸物流业繁荣发展,兴业银行等4家股份制银行落户兖州市,现代服务业正为兖州市财政收入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三)优化支出、关注民生,公共财政全面彰显。在刚性支出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整合和调度资金,保障重点支出,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一是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标准逐年提升,社会福利中心基本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安居工程稳步推进。预算内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到24397万元,比上年增长7.96%。二是教育优先战略充分体现。拨付资金3110万元支持学前教育免费,在全省率先建立了15年免费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加快推进校舍改造工程,加大助学公交扶持力度,促进了全兖州市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预算内教育支出达到81444万元,比上年增长28.35%。三是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健全。设立1000万元大病救助专项资金,再次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医保补助标准,巩固实施“先看病、后付钱”医疗服务模式,集中财力加快建设新人民医院,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四是城乡统筹步伐不断加快。以实施农村六大工程为抓手,拨付资金14948万元扶持补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筹集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道路升级改造,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严格兑现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启动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预算内农林水事务支出达到33119万元,比上年增长37.74%。五是城兖州市重点工程和为民十件实事资金得到优先保证。泗河兴隆大桥建成通车,光明影视城、法检大楼等公建项目相继建成,奎星苑等惠民安置社区建成使用,城乡造林绿化工程有条不紊进行。2012年全兖州市用于各项重点工程投入达到203203万元,比上年增长7.71%。天然气置换工程、农贸兖州市场改造等2012年为民实事与历年为民实事所需资金一并超前安排拨付,保证了件件落实到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