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成分标注模糊
在采访完小店后,记者又分别到台东和香港中路的正规超市探访,发现正规超市的玩具品种和小店差不多,只是在正规超市中,玩具上都有“3C”认证标志,而且明确标注相关注意事项。虽然超市玩具身份清晰,但是记者发现玩具的成分和材质同样在包装上没有详细体现,3C标识成了辨别玩具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根据《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国家标准,被列入国标限定范围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铅、可溶性元素(包括锑、砷、钡、镉、铬、汞、硒等)、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该标准对玩具涂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制定了上限,并要求在玩具的说明中进行标注。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即使是在超市售卖的玩具,也很少对涂料成分进行标注。
31种玩具被召回
根据质检总局的通告显示,本次召回玩具的27家生产企业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省市。昨天下午,记者登录各级质监部门的官网探访时发现,虽然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还未公布27家企业和所涉及31种产品的汇总名单,但是相关省市质监局网站上已经陆续公布了相关企业的名单和联系方式。
广东是玩具生产大省,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有14家玩具生产企业按照《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了召回报告,其中汕头市澄海区恒信文玩具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型号为HS1106B的佳亿佳婴儿玩具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供18个月及以下儿童使用的摇铃玩具(钥匙、吹嘴)能透过测试模板,使婴幼儿(没有帮助不能坐起的儿童)产生梗阻的危险;第二是36个月及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吹嘴),经可预见的合理滥用测试后,形成小零件,有造成儿童吞咽或吸入小零件而引起窒息的危险。该企业为了召回不合格玩具,甚至公布了一个手机号码,供消费者咨询。昨天下午,记者拨打了该企业公布的咨询电话,相关负责人陈先生表示,购买这款产品的消费者可以按照公布的地址将玩具寄回厂家,并且提供银行账号,厂家收到玩具后将按照银行账号汇款。
合格玩具要过“胃液”实验
对于玩具的质量,家长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很重视,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却不多。“我买玩具首先要闻闻玩具有没有味道,其次不能有棱角尖刃伤着孩子,只要没这些问题,我觉得玩具就合格。”市民张女士的意见代表了很多家长的观点。她说的是否正确?记者咨询了玩具质检方面的专家。
山东检验检疫局工业品检测中心专家黄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玩具检测的重点项目除了小零件、锐利尖端、绳索、小球等问题外,还有重金属溶出量、总铅检测、油漆检测、偶氮检测、甲醛检测等指标。
在山东检验检疫局工业品检测中心采访时,记者发现检测人员正在用专业钳子将塑料纸的玩具夹碎成黄豆大小的塑料粒,然后将这些塑料粒放入旁边的实验器皿中。黄杰表示这一实验是对玩具的重金属溶出物的检测,而实验用的液体也不是普通的盐酸清水,而是与普通人胃液PH值相同的“仿真胃液”,将玩具的颗粒投入这种实验液中,目的就是为了检测玩具被儿童吞入胃里后析出的重金属量,如果经过专业的检测析出的重金属超出了合格指标,那么这个玩具就属于不合格产品,而这些检测项目用肉眼显然是分辨不出来的。
挑选玩具注意“小”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挑选到合格的玩具?记者咨询了市质监局监督与法制处工作人员吴先生,他表示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童车、电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等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购买这些玩具时要看包装上是否有认证标识,有“3C”标识的才是合格产品。普通的毛绒玩具不在强制认证的范围内,家长在选购玩具时应用手试拉几下毛绒玩具的眼睛、纽扣等小零件,看是否松动,避免被3岁以下孩子吞食,购买玩具别忘了向经营者索取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作为日后维权的重要凭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