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月23日讯(记者 于鹏)23日,济南市召开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动员大会。围绕加快建设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下发实施方案。确立在2013年到2015年试点期间,估算投资272亿元,努力建成山、泉、湖、河、城相融合的魅力泉城,力争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的先行区、集成区和示范区。
建成山、泉、湖、河、城相融合的魅力泉城
据了解,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市创建工作,总体坚持尊重自然,以保护为主,坚持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坚持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坚持彰显特色,示范引领,注重体现泉城特色的建设范式。目标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确立和落实,完成山东省下达的三条红线指标;建立起安全集约的水供用与防灾体系,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河湖连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形成,重点泉域泉水持续喷涌;建立起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与环境系统,实现“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建立起先进特色的泉城水文化体系,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自2013-2015年试点期间,全市估算投资272亿元,其中,中心城区149亿元。到2015年,将初步构建起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安全集约的水供用体系和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使全市水生态的自然、用水、管理和意识文明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制度管好泉城的水《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针对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等水资源管理重要环节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管理。2015年以前,正常年份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8.01亿立方米以内,其中地表水控制在3.6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控制在7.73亿立方米以内,引黄水量5.68亿立方米(黄河干流),调引长江水1亿立方米以内。各县(市)区要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严格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下降到6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不超过16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还将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管理。定期编发水功能区水质状况通报。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完善水文基础监测体系,健全集水面积200km2以上河流的雨水监测站网,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监测体系。完善取用水监测、计量与统计体系,2015年全市取用水计量率提升到80%。
还将建立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与考核机制。深化“三位一体”水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防洪、供水、排水、河道治理及市政建设等工作,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多部门合作共建机制。
让泉城水系“复活”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还指出,将加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与水环境保护。实施南部山区3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对839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以水源保护为前提,实施365项清洁小流域、生态河道治理等工程。综合整治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整治流域面积557平方公里。实施玉符河综合整治工程,整治河道总长40公里。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各类监测站672处。
开展南部山前平原水网综合治理。实施防洪排涝工程,包括北大沙河、玉符河、小汉峪沟、龙脊河等13条河道以及凤凰山分洪工程。实施截污治污工程,沿兴济河、西泺河、全福河、大涧沟、腊山河建设一批污水处理站。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地表水、地下水多水源联合调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