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你是否还沉浸在和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中?带着喜悦之情回到工作中的你,是否完全找到了工作的状态?大年初七,上班族新一年工作的第一天,很多人表示“过完年,人变懒了”、“上班第一天,除了累就是困”,工作中的你,是否也有了诸如此类的节后综合症?
“开班第一天,就要挨训”
春节假期已结束,昨天一大早,记者就看到,与前两天相比,街头的人多了起来,与之前人们放慢脚步悠闲状态不同,路人大都加快了行进步伐。在人流量较大的洸河路东段,记者看到行色匆匆的人奔波于上班途中,虽然天气中弥漫着寒气,但仍抵挡不了人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脚步。
早上8时15分,记者在洸河路与火炬路的交界处看到,车辆在红绿灯前排起了长队。“今天是节后开班的第一天,与前几天的行人稀疏相比,车流量、人流量明显增加。”值班民警马警官告诉记者。
开班的第一天,不少上班族遇到了打车难的窘境。“开班的第一天,就要挨训了。都等了十五分钟了,一直不见出租车经过,好不容易等来一辆,车上还有人。”科苑路上正在等车的王冬告诉记者,她在城西的美恒汽博城上班,由于距离上班的地方较远,一般都是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今天她较平时还早了10分钟,7点多就出门了。
“开班第一天,吃饭成了‘头疼事’”
过完年,对于家不在市区的上班族来说,吃饭难似乎成了普遍面临的问题。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虽然一些卖夹饼、杂粮煎饼、豆浆等早点的小摊陆续“亮相”街头,但是摊点明显减少。
8点多一些,记者在东闸社区旁的小吃街看到,之前这里有十几家售卖早点的小摊,如今只有五六家在正常售卖,一个卖杂粮煎饼的小吃摊前排起了十几人的长队。“老板,还要等多久呀?”急匆匆赶来的小李说,今天是第一天上班,没想到买早点的人这么多,看来是要迟到了。
同样,一家卖豆浆和里脊饼的小摊前也聚集了不少前来购买的顾客,“我要一个里脊夹饼和一杯红枣豆浆”、“我要两杯黑米豆浆”……记者看到,店主忙得不亦乐乎。店主王师傅告诉记者,由于刚过完年,有些店铺还没有正式营业,只有几家在正常经营,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场面。“上班第一天,吃饭成了‘头疼事’。”在城西上班的小王告诉记者,公司里没有餐厅,平时都是和同事在周边的小餐馆吃饭,现在很多餐馆都还没有营业,只好从家里带饭。
“开班第一天,脑子像一瓶浆糊”
“上班总是打瞌睡,整天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在洸河路写字楼里工作的小林告诉记者,放假这七天,除了吃就是睡,基本上没有走亲访友。猛一上班,很不适应。
而与小林有着同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从事媒体行业的小李告诉记者,七天没有采访、写稿子了,重新回到工作状态,感觉有点陌生,很不适应,总是昏昏睡睡的,脑子像一瓶浆糊。“与之前写稿时的思如泉涌相比,现在似乎‘脑子短路’,打开电脑半天,不知如何下手。”
节后,对于上班一族来说,最为困难的就是不能再睡懒觉了,不管多困多累,都要按时起床。在琵琶山附近一家公司工作的小梁告诉记者,假期结束后,似乎人变懒了,之前都是每天7点半准时起床,现在睡醒了,还是想在床上多待会,拖到7点50分才起床。即便坐在办公室里,也不想工作,原本熟悉的业务也变得有点陌生,脑子里时常浮现着与家人团聚时的欢笑场面。
小贴士
专家支招摆脱节后综合症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凤铭介绍,由于假期中很多市民彻底放松、过度休闲,身体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上班后出现头昏脑涨、失眠多梦等症状很正常,这些症状统称为“假期综合症”。
王主任建议,长假期间作息不规律、睡眠紊乱的人,这些天要注意补充睡眠和营养,早睡早起,起居有序,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以调整好人体生物钟。“放松大脑,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也可以轻轻按摩头部,多进行深呼吸。”王主任介绍,上班前可以多洗澡,消除体表代谢的排泄物,使毛细血管扩张,有效消除疲劳。同时,要多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记者 孔海亭 通讯员 朱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