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城镇紧紧围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结合品牌大蒜种植模式,通过加大政策投入,扶持规模经营,鼓励将土地承包权与使用权分离,在确保农民从土地获得的收益不减少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重新整合农民和土地两大农业资源,不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达到10242元,全镇的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增强。
以流转土地带动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首先要有相当的规模,一家一户、随心所欲的种植模式无法应对市场的需求,量少质差、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更难以抵御市场的风浪。该镇北薄东村积极引进济宁观音阁果蔬批发市场,注册成立了微山县国盛农业种植科技有限公司,由村委会牵头和88户群众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315亩,一期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草莓大棚基地,以种植“甜宝”、“丰香”、“甜查理”三个品种为主,使用草莓茎尖脱毒快繁育苗、地膜覆盖滴灌栽培、蜜蜂授粉和微生物菌肥等先进技术。经过一年多运营,年实现每亩毛收入6万余元。尤其是基地还带动当地120余人务工,平均每人每年可增加工资性收入14000余元,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另外,该镇王庄村位于北部山区,适宜发展核桃、山杏等干鲜杂果种植,镇党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用好退耕还林等政策措施,帮助该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出面组织,将群众手中的荒山荒坡地2000亩流转到一起,采取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采收、统一销售的模式,并把管理环节反租倒包给群众,不但壮大了集体经济,绿化了荒山荒坡,更增加了群众收入。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观光”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以龙头大户推动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丰产丰收的关键,是提升农产品品质的必由之路,土地流转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该镇大辛庄村位于东部滨湖丘陵地区,该村土壤贫瘠,水利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青壮劳力大都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家中留守的老幼妇孺又无力耕种,造成粮食产量低,土地撂荒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该村村主任韩吉善主动向镇政府提出,愿意按照每年每亩500元的价格,承包村里的所有600余亩耕地,大多数群众对此并不理解,最初不愿与其签订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后,结合该地区适宜发展花生种植的特点,镇政府组织全镇部分经营大户赴青岛平度学习花生栽培新技术,引进花生新品种,采取地膜覆盖、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等当前标准化生产新技术,由镇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2万元,免费发放优质花生种给农户,并聘请青岛农业大学王明伦教授作产前、产中、产后现场技术指导,带动陈庄管区、东单管区14个村种植花生1000余亩,亩产鲜果1100斤,每亩比种植玉米增收1500多元。为2013年花生在全镇大面积推广趟出了路子。
以地理商标拉动品牌化建设。有了品牌才能有巩固的销售市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强化品牌宣传和推广,最终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该镇将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作为该镇农产品品牌推广的重中之重,相继对“两城大蒜”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进一步巩固了“两城大蒜”在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在价格上的不败之地;两城北薄草莓因其醇香的味道,个大多汁的品质在济宁等周边市场畅销不衰,各大超市和批发商主动到基地提前预定,刚刚采摘的新鲜草莓往往刚出大棚就被运走,公司为确保产品不被冒充,也已注册了“北薄梁”商标。除此之外,两城恒信食品公司、品而思食品公司、渔兴渔业合作社相继取得了“誉满湖”、“草牧发”、“品而思”等有关品牌认证,全镇现有各类“三品一标”认证和注册商标十个,有力提升了两城农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济宁新闻 > 两城镇:整合农业资源 发展现代农业
两城镇:整合农业资源 发展现代农业
时间:2013-02-26 18:06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金乡县组织收看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
下一篇:梁山县“爱客多杯”书画摄影展隆重举行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