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讯(通讯员 李泼)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干部年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退居“二线”的科级干部越来越多,已成为科级干部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对这部分人的规范化管理,优化干部资源配置,避免人才浪费,是一个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今年以来,山东省金乡县委组织部对近三年来退居“二线”的干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索让“二线干部”重新回到“一线岗位”,继续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一、“二线”干部现状调查。金乡县自1996年实行领导干部“转非”制度以来,一大批年满53周岁的科级领导干部根据要求,转任非领导职务。截止目前,全县仍有254名退居“二线”而尚未办理退休手续的干部。根据对2010年以来退居“二线”的103名干部调查显示,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后,多数单位都没明确他们的职责,没给他们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一些“二线”干部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没有坚持正常的上下班制度。接受调查的103名“二线”干部中,大部分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其中9名甚至还曾担任单位的“一把手”,工作经验丰富,组织领导能力较强;有不少干部还精通业务,是一批难得的人才资源。但这些干部中,仅有14名坚持正常上班,占近三年退居“二线”干部的13.6%。一些有门路、有闯劲的干部自行创业或到企业兼职,大多数干部则赋闲在家。这就造成干部资源配置的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各部门单位和重点工作一线人才紧缺,但限于规定不能超编制超职数配备干部;另一方面,“二线”干部占着编制和职数却不履行职责,导致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二线”干部拿着工资不上班,造成新的社会不公,群众意见较大。
二、规范“二线”干部的管理。今年年初,金乡县委组织部向各部门单位下发了《退居二线人员有关情况统计表》,详细了解了全县“二线”干部的健康状况、社会兼职情况、家庭负担情况和工作愿望等。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二线”干部,无论从年龄、身体、精力还是工作经验等方面来说,都足以承担相当的工作责任。一些“二线”干部本身也有重新工作的愿望,但迫于大环境和“面子”问题不好意思去上班。因此,金乡县委经过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转任非领导职务科级干部管理使用的有关意见》,明确提出:2010年以来转任非领导职务的科级干部,继续回原单位或抽调到重点工作一线工作,由所在单位负责管理,纳入干部考核,并按照实绩进行考核定级。所有接到通知的“二线”干部务必于规定时间内到岗到位,无故不服从安排的,一律就地免职。同时要求,未经组织批准,不得继续从事或参与营利性活动,不得在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三、充分发挥“二线”干部的作用。面向各重点工作指挥部、委员会、办公室等,下发了《选调“二线”干部统计表》,要求各重点工作一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提报中意的“二线”干部名单,由县委组织部统一选调。截止目前,共有78名“二线”干部被选调到城市建设指挥部、生态湿地景区管委会、下派干部工作办公室等22个重点工作一线机构,分别参与综合协调、群众工作、督导考核、项目包保等具体工作。对回原单位工作的“二线”干部,重点安排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部分“二线”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等方面的优势,安排协助班子成员分管工作。二是充分发挥部分“二线”干部业务熟练或者有一技之长的优势,安排单独负责一项或几项具体业务工作。三是充分发挥部分“二线”干部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较高、社会阅历深厚、工作情况熟悉等方面的优势,安排参与调研性工作。四是充分发挥部分“二线”干部资历深、威信高等方面的优势,安排负责督导检查工作。五是充分发挥部分“二线”干部工作业务熟悉、人生经历丰富的优势,安排联系指导帮助年轻干部,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目前,103名“二线”干部已全部到岗到位,正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发挥作用。下一步,金乡县委组织部将继续跟踪调查这些干部的作用发挥情况,确保做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