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要不教子,“坑爹”没商量
谈及女儿们的“小毛病”,被人称作“得克萨斯牛仔”的小布什坦言:“指挥阿富汗战争比管教女儿容易得多。”
《环球》杂志记者/宿亮
李尔王说:“逆子无情甚于蛇蝎。”
文豪威廉·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李尔王》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家族悲剧老国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欺骗父亲、爱上坏人,最终害死了妹妹、气死了父亲。
虽然莎翁笔下的李尔王不查善恶、不分良莠,自食苦果,但对他两个女儿的“坑爹”行径,读者更是义愤填膺。如今距离李尔王的时代已过去千余年,但莎士比亚笔下的“败家子”却没随着人类进步消失。可见,对子女溺爱不教,危害不浅。
外硬内软,“母慈子败”
英国前首相“铁娘子”的儿子、二等男爵马克·撒切尔是个让家长头疼的“混世魔王”。虽然撒切尔夫人能够晃动铁腕、击败阿根廷军队,却对自己的儿子束手无策。
英国《每日电讯报》最近披露,马克曾为一笔酒账在阿尔及利亚的宾馆中和英国资深外交官大吵大闹。
1982年初,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处于战争边缘之际,时年29岁的马克参加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在沙漠中迷了路。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听闻这一消息,出任首相以来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流泪,多方联系各国政府帮忙寻找儿子。
阿尔及利亚政府在撒切尔夫人的请求下出动四架侦察机、一架直升机和多组地面部队搜救;法国时任总统的弗朗索瓦·密特朗也派遣四架军机帮忙。英国皇家空军更是派出了先进的“大力神”运输机前往沙漠。最终找到了迷路的马克。
外交电文显示,撒切尔夫人在得知儿子获救后,第一件事就是自掏2000英镑支付英国军机出动的开销,担心公众得知搜救儿子的经费是“公款”,纳税人会群起抗议,危及保守党政府。
“我必须支付。我们可以因此强调,没有任何额外支出落到纳税人头上。”撒切尔夫人在一张书面指示中写道。
母亲谨小慎微,儿子却习惯骄横。
获救后,马克住在阿尔及利亚城市塔曼拉塞特一家以附近塔哈特山命名的宾馆。就在他离开宾馆时,一名英国高级外交官递上一张账单,其中包括马克在宾馆酒吧庆祝自己获救时消耗的大量酒水开支。
马克当时拉开阵势与外交官、宾馆工作人员吵架,认为自己没必要支付账单,似乎政府出人出力救他是理所当然。争吵最后以阿尔及利亚警方介入告终。
按外交电文的说法,回英国后,马克要在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经历赚钱。这一想法吓坏了外交部,担心细节泄露后会引发公众反对撒切尔夫人领导的政府。
马克自幼就不学无术,凭借母亲的地位和贵族头衔惹是生非。失踪获救后,他依旧“不消停”,涉嫌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对沙特阿拉伯军售中非法牟利。
2004年,马克因涉嫌资助赤道几内亚反政府武装政变在南非被捕。当时,一身病痛的卸任首相撒切尔夫人不得不拖着病体来到南非“捞人”。支付27.5万英镑罚金后,马克才灰溜溜地回国。
马克的前妻离婚后这样评价前夫:“一个离开了妈妈就一事无成的人。”而英国媒体也公认,撒切尔夫人教子无方,是“母慈子败”的典型。
精干政客的尴尬软肋
2012年3月的一个傍晚,一名女警官正在爱丽舍宫外的街道上巡视,突然一块黄色的大理石碎片砸在了她的脚上,随后一个西红柿重重地砸在不远处的人行道上,最后横空出现的石块砸到了她的脸上。
在总统府宪兵门卫的帮助下,女警很快就发现了罪魁祸首:正在爱丽舍宫院里与朋友玩耍的路易斯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14岁的儿子。
而那时的萨科齐正在与不断下滑的支持率“搏斗”,路易斯行为顽劣到让父亲颜面尽失。
事后萨科齐迅速向女警道歉。他曾公开指出,法国对袭警行为零容忍,但此番“撞上枪口”的竟是自己的小儿子。所幸遭袭女警并没有提出正式诉讼。不过,政治分析师认为,这加深了“倒萨”民众对“第一家庭”的刻板印象傲慢、奢侈、没家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