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宁 蔡祥珍 王海锋
初春时节,笔者前往漕河镇前曹村,探寻该村成为环境整治示范村的成功“秘笈”。刚入村口,一名保洁员正在一个小池子边忙碌着,仔细清理里面的垃圾,池外干净整洁。只见这个池子大约长1.8米,宽1米,前高0.5米,后高0.8米,水泥身外面涂料粉刷,池身赫然印着“垃圾入池”“保持清洁”几个大字。放眼整个街道,10多个小池子一字均匀排开,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前垃圾桶口小,个高,清理垃圾不方便,塑料不耐用,常出现桶外垃圾现象,放置也不稳。现在村里重新建成了这样的小垃圾池,新池子很结实,不容易损坏,好清理多了,再说刷上涂料,喷上字,也美观。村民也都自觉地把垃圾倒到池里,村庄更干净了,这是我们自己创新的保洁方式。”该村保洁员叶礼春高兴的说。前曹村支部书记李连忠告诉笔者:“为了打造高标准的村庄环境,今年3月初,村里把原先的塑料垃圾桶全部淘汰,新建了10多个这样大小见方的垃圾池,遍布整个村庄,每个池子投资大约450元,池子作用可大了,村民倒垃圾不但方便了,而且觉悟提高了,村里保洁员清理也方便了,彻底解决了环境整治长效保洁的难题,村里环境得到很大改观。”
镇环卫办主任毛瑞学介绍,原先塑料垃圾桶常年雨淋、太阳嗮,容易损坏,而且垃圾污水容易外溢,严重影响了村环境。前曹村是环境整治示范村,率先建设了实用垃圾池,扭转了垃圾保洁难的被动局面,各村也都组织村干部到前曹村参观学习,每个村都根据实际情况仿照前曹村标准建设垃圾池,为垃圾日产日清提供了保障。”
“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镇在前曹村召开垃圾池现场会议,听取了保洁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建议后,结合前曹村垃圾池建设经验,决定在全镇推广建设经济耐用、美观实用的垃圾池。全镇规划建设300个垃圾池,目前前曹村、西厂村、西曹村、薛朱刘村已完成建设,预计五一前31个村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镇出台《漕河镇关于环境综合整治奖励政策的有关规定》,内容涉及村庄绿化、垃圾池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镇里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村里每建一个垃圾池奖励200元,为环境整治的提档升级提供坚强后盾。”镇分管环境整治的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镇去年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天气等困难因素,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率先完成了24个村的14.7公里主街道和81公里的小街巷的道路硬化任务,超出任务目标,并受到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通报表彰。继道路硬化工程后,2013年该镇又按照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提出的“村庄整洁、道路畅通、沿线美化”的要求,高度重视与之配套的排水、绿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了排水设施建设、村庄绿化美化、垃圾池建设工程。目前31个村主次干道已完成排水设施建设。各村积极行动,打破了原来的绿化格局,栽植了很多高标准的绿化树木如百日红、白玉兰、大叶女贞等,有的村还栽植了柿子树、核桃、石榴等果树,结合当前开展的“干部联户、党群连心”活动,各驻村包村干部也积极争取苗木资源,有利推进了绿化进程,目前全镇2/3的村完成村庄绿化,张村、后邴、罗店、前王、前谢、庙西、张庄等村绿化效果显著,垃圾池建设在全镇全面铺开,形成了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将环境整治活动推向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