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月1日起,山东省30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如今3个月过去了,老百姓在这一医改新政下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呢?记者进行了回访。
【正文】今年73岁的老人石翠珍长期患有心脏早搏,每年都要到邹城市人民医院进行 1-2次的住院治疗。药品加成取消后,石翠珍感受得格外明显。
【同期声】患者 石翠珍:以前住院7、8天得花2、3千块钱,现在能省个4、5百块钱。
【正文】不只是邹城人民医院,30家县级医院试点工作开始后的三个月间,就诊病人普遍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降价实惠。今年1-3月份,济南7家县级试点医院,药品平均降幅达33%,以白蛋白为例,降价前每瓶价格超过500元,现在的价格仅为375元。据统计,济南7家试点医院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经为患者让利2000多万元。药费降低后,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开始增多。
【同期声】邹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王芳:门诊人次增加了12%,住院病人由去年的 6000余人增加到6500余人,医院工作量较原先有所增加。
【正文】取消药品加成,带来了就诊人数的增加,但药品收入的减少也造成了医院的效益的下降。过去,公立医院的收入有三个渠道:政府补助、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现在,三个渠道去掉了一个,很多试点医院不得不面临着转型的阵痛。
【同期声】邹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王芳我们每个月大概减少120-130万,近3个月我们降了是在390万左右。所以适当地增加了诊疗费,像护理费、手术费等都有一定比例的增加,护理费由原先的3块钱增加到现在的6块钱。
【正文】对患者来说,一边是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实惠,一边又面临医疗服务价格的提升,这一增一减之间,到底是医院还是患者得到了真正的好处呢?
【同期声】邹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王芳:所有诊疗费的增加大概占药品降低比率的80%,也就是说患者至少受益20%。
【正文】取消药品加成,提升医疗服务价格,怎样平衡医院和患者的关系,在弥补医院亏空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利益,政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
【同期声】邹城市卫生局副局长 张玉鲁:患者的门诊费用纳入新农合的报销范围,最高封顶线为150元,让老百姓更多的得到实惠。同时,取消药品差价后,医院亏空的20%,政府已经纳入了财政预算进行补贴,每年大概是 400万左右。
【正文】除邹城外,东阿、利津等地也都将对医院的补贴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当中。目前,最需要的是一些列配套制度的跟进,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引导医院走上开放、良性的竞争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