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通讯员 杨猛)"友善用脑"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创立的教育理论,致力于把学习变成愉快、高效的活动,它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近期,为激发教学活力,锤炼高效课堂,土门小学全体教师积极学习"友善用脑"理论,践行"友善用脑"教学模式。
倡导交流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逐步改善以往教师越俎代庖、独占讲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做脑保健操,激发学习动力。在每个教学活动的间歇,让学生用一分钟时间做做健脑操,活动一下,以便提高课堂效率。脑保健操没有固定的做法,手指操、交叉拍膝运动、交叉拍脚后跟、交叉按摩肩部运动等都是有益的健脑操。
画思维导图,使知识系统化,记忆个性化。让学生借助喜欢的图形,把自己的思路、对事物的认识描绘出来,达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长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增强记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总体把握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力"。根据学生连续集中精力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安排教学,将课堂分为三个环节,用不同形式呈现,不间断的向学生提供新鲜感、刺激感;充分利用首因、近因效应;利用音乐调节情绪,唤醒学习欲望;实施多感官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满足各种学习风格的不同需求;组织学生冥想,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闭上双眼,回忆整个学习过程,整理储存知识信息。
"友善"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行为,它更是一种文化。友善用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通过多种策略避免学生精力流失的课堂,是真正轻松、高效、朴实的课堂。